中華石化網訊 “《實施意見》為陜西工業經濟今后若干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意味著能源化工這個陜西支柱產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發展的黃金時期。”近日,化工專家、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胡海峰告訴記者。
胡海峰言及的《實施意見》,是陜西省政府新近出臺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實施能源化工產業升級、新材料產業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千億百項”技改、“兩化”深度融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等十大重點工程。到2015年,陜西工業增加值將達到1萬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000億元,先進制造業占工業的比重達到40%。
十大工程中,能源化工產業升級工程將穩步增加一次能源產能,加大能源深度轉化,重點發展煤電一體化、煤化一體化和油煉化一體化,到2015年原煤產能達到6億噸、原油4200萬噸、天然氣450億立方米,煤炭就地轉化率50%。加快推進煤炭深度轉化,延長產業鏈,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形成化工行業和能源工業“比翼雙飛”局面。實施油氣并舉,加大天然氣開發利用和油氣資源勘探力度,推廣高效增產采油技術。
新材料產業推進工程將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3個千億級現代材料產業集群。做優做強高端金屬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5類新材料產業。組建鈦及鈦合金材料、稀土及稀有金屬材料、鋁鎂材料、硅基材料、碳基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6個產業聯盟。建設西安經濟開發區金屬新材料、西安閻良航空材料、西安高新區電子信息新材料、西咸渭商榆光伏材料、商洛鉬釩及氟硅材料、榆林鎂鋁合金及新型煤化工材料等九大產業基地。
其他重點工程也分別涉及化工醫藥、特種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陜西注重發揮大型企業的主導作用,將積極培育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陜西有色集團等10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其中延長石油、陜西煤化達到2000億元以上。陜西確定的工業轉型升級100家重點示范企業及組織實施的100個重點項目中,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企業及項目有24個,總投資2715.46億元,包括神華陶氏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延長石油西灣煤油氣綜合利用、陜煤化集團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榆林煤炭分質高效轉化利用等項目。
胡海峰認為,當前陜西能源化工轉型的關鍵是淘汰落后產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突破口在于抓住城鎮化建設、環保產業發展的機遇,以及依托技術創新,拉動化工產品消費量增長。他建議化工行業就此制定更加具體的實施措施。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衛東指出,陜西要努力實現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等產業間的多聯產協同配伍。比如,石油及石油化工重點應由單純的石油開采煉制和成品油生產,向高附加值航空燃料、非燃料油脂、針狀瀝清、高級防水材料、新一代合成橡膠、高性能合成纖維、高強度合成樹脂、高附加值有機化學品等方向發展;發展以乙烯為龍頭的三大合成材料、有機化學品、精細化學品,以及高性能樹脂、樹脂基復合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等;煤炭及煤化工產業應促進煤、焦、化、電、化工合成材料和建材一體化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