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上周國際油價連續大漲并創下16個月來新高,這使得與油價聯動緊密的乙二醇價格也出現大幅反彈,中石化、吉林石化、撫順石化等廠商上周五集體上調了報價。另一方面,國內煤價仍然疲態不改,迭創新低。這一多年未遇的倒掛局面令煤制乙二醇利潤可觀、成本優勢凸顯。
7月19日早間,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1.5%至每桶108.04美元,創16個月來新高。而過去一周,國際油價已上漲近2%。
各類化工品中,乙二醇受油價影響較大。石油路線的乙二醇價格跟隨油價水漲船高,卻給了另一條路線——煤制乙二醇帶來機遇。和前者相比,煤制乙二醇的原料煤炭價格近期迭創新低。
數據顯示,中國煤炭市場風向標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從6月26日的603元/噸一路跌至7月17日的583元/噸,仍在不斷刷新近5年來最低紀錄。相比之下,市場上煤制乙二醇報盤價格則已到7800元/噸。
在A股上市公司中,丹化科技的煤制乙二醇技術率先獲突破,旗下通遼金煤項目已成功投產,與河南煤業合作的新鄉乙二醇項目也于去年3月底打通流程并產出產品。從成本結構看,公司去年乙二醇平均噸成本在5658元/噸,原料煤炭成本占一半以上。隨著今年煤價下跌,預計公司平均噸成本將顯著下降,利潤空間有望打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