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蘇在碼頭指揮卸運鋼管。 |
11月17日,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碼頭,晴空萬里,酷熱難當,被紫外線曬得黑黝黝的蘇蘇正指揮鋼管從萬噸遠洋貨輪起吊到運輸車上。幾個月來,高溫已被他視為“小兒科”了。
這是坦桑尼亞天然氣處理廠及輸送管道項目的第5船鋼管。蘇蘇帶領的團隊已安全卸運鋼管總長度近300公里。
作為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坦桑尼亞項目部物流組組長,蘇蘇告訴記者,他們這個組的主要職責是做好物流環節管理、免稅清關、開倉到貨檢驗,以及協調船運公司和承運商的卸運工作。
港口缺少塔吊指揮人員,鋼管在卸船環節的碰撞對鋼管質量影響較大。為減少貨損,蘇蘇帶頭邊學邊干,站在船邊當起了指揮,通過手勢,協調船上塔吊司機和地面裝車操作人員。
船一到港,時間就是金錢。蘇蘇帶領組員王柯遠、張帥、賀威,有效組織船運公司和承運商卸船,24小時現場指揮、監督。全組人員輪換值守,盯在現場,船上一個人,船下一個人,確保鋼管接卸質量和安全。
海外工作,隨時都可能遇到意外。
10月7日,鋼管船剛剛靠港,當地運輸業罷工就開始了。第二天,港口要求必須抓緊卸船。拖延時間不僅增加費用,而且隨時都會被“請出碼頭”。蘇蘇帶著團隊,緊急協調承運商派車沿途試運。得知道路可以通過時,他們抓緊組織卸管,1500噸鋼管9天就卸運完畢。
坦桑尼亞項目天然氣管線分布在瀕臨印度洋沿岸幾百公里的范圍里,管道運輸是個大問題。蘇蘇說,由于當地資源缺乏等各種原因,要保證作業安全難度很大。工作中,蘇蘇帶領團隊和承運商千方百計開展安全駕駛勞動競賽,獎勤罰懶;購置測速儀,沿線檢查超速車輛;車尾掛出舉報電話,駕駛室用當地語言溫馨提示;同時,經過前兩船的卸運實踐,淘汰了不合格的老舊車輛。
蘇蘇把100多名當地司機夜間加班出現的小問題和司機反映的事情,一一記在小本子上,逐一解決。細節確保了港口接卸、堆場倒運等環節的安全與順暢。
33歲的蘇蘇,大學畢業后就在公司從事物流工作。作為兵頭將尾,怎么把團隊搞好?蘇蘇的辦法是八個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蘇蘇在團隊里身體力行,重活難活都沖在最前面,業余時間就招呼“哥兒”幾個坐下來有說有笑,化解想家的煩惱。這就是蘇蘇平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