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面對激烈的競爭,國內單晶硅廠商祭出了新法寶——樹立行業標準。
國內主要的幾家單晶硅片生產商近日聯手推出了兩類新的單晶硅片尺寸標準,希望借此搶奪長期占據市場主流的多晶硅片產商份額,不想錯失國內及東南亞的光伏電站建設熱潮。
不過,新標準雖然有利于客戶的使用,但多晶硅不斷擴張的產能仍讓單晶硅廠商們感到憂慮。
統一生產標準
隆基股份董事長李振國表示,以往單晶硅片的標準并不統一,雖然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卡姆丹克、晶龍集團、陽光能源等這些單晶硅片生產商有較為接近的直徑(如200毫米到210毫米)和邊距尺寸,但仍令客戶出現選擇性困難。
規格不統一的話,單晶硅片廠商無法大規模地批量生產同一規格,“如A公司要的是一個硅片尺寸,B公司要另一個尺寸,在我們生產端就要用不同的生產裝置。而如果A公司的效益不好,其可能采購硅片的數量不夠,我們又會增加相應庫存,并且這批原來供給A公司的貨也無法賣給B公司?!?/p>
現在,幾家大的單晶硅企業有了統一標準之后,這個問題就會得到相應解決。
他透露,目前大家共同推出了“M1和M2”兩種單晶硅片的規格(205毫米和210毫米),上下游產業鏈都可降低一些成本,生產線的各類裝置也可得到充分利用,如單晶M1是在156原片上增加1.63%的面積,以電池片19.2%的轉換效率作為參考的話,單片功率的電池片可達到4.66瓦;按照電池片每瓦3元計算,每片增加了0.2元的價值,這對于下游客戶也有幫助。
電站項目建設商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表示,目前這5個公司的產能約在5G到6G瓦,而國內整體的單晶硅片產能在6G-7G瓦之間,5家大型企業占據了單晶硅片全國產量的90%,他們的技術標準統一有利于行業發展,“而且他們制定的標準,不會讓其他中小型單晶硅片廠商的生產線有大改動,大家應較容易地達到這一標準”。
他同時表示,在標準制定中不涉及價格問題,因而不存在價格同盟的壟斷嫌疑。
意在搶奪國內下游客戶
幾家大型單晶硅片企業的聯手,另一深層次的含義則在于,他們希望能從多晶硅廠商手中搶奪到更多的組件廠商和電站客戶。
光伏產業鏈的主要構成是多晶硅、硅片、拉棒、切片、電池以及組件、電站建設。在目前,大概國內70%以上的硅片行業由多晶硅片把持。類似隆基股份、卡姆丹克這樣的單晶硅片制造商的大量電池客戶都集中于海外。這主要是因為海外客戶對質量要求更高、價格敏感度不如國內客戶、國內單晶硅片廠商希望能有較短賬期(海外客戶賬期相對于國內客戶更短)。
國內的電池廠之所以喜歡多晶硅片,是覺得單晶硅片標準不如多晶硅片標準那么簡單,而且單晶硅片的整體價格高于多晶硅片。李振國說,通常同類型的單晶硅片報價可能要比多晶硅片的報價高出20%左右;而將硅片制造成組件后,單晶硅片也比后者高出3%到5%,因此國內的組件廠商更愿意選擇多晶硅片。
更重要的是,與海外電池、組件廠不同的是,大量國內組件廠商自己也擁有多晶硅片的產能,他們需消化自身的上游硅片產能。而在對外銷售自己的組件時,這些組件廠也愿意向客戶推薦更便宜的多晶硅組件,這其中就有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及昱輝陽光等。
“讓人感到擔憂的是,目前大量國內的組件廠商還打算在明年擴產,因而對多晶硅片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國泰君安光伏行業分析師侯文濤說道,“以往在海外有一些組件或電池廠商,他們向歐洲供貨也很方便;但現在隨著國內整體電池和組件制造能力的不斷增強,今后一些海外的電池、組件公司很可能會委托給國內代工,那么勢必又會令單晶硅片企業喪失一些客戶?!比缈返た耍湓?012年的總收益中,有77%來自于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客戶。
李振國說,海外客戶之所以青睞價更高的單晶硅片,一大原因是,單晶硅片的發電效率、電站整體投資回報率等,都高于多晶硅片。單晶硅片制造的P型、N型單晶電池銷量在23%和27%,而多晶電池則在20%上下。但國內客戶更多的考慮是一次性的低廉采購成本,“所以我們需要推出統一標準、效率更高、售價不變的產品給客戶選擇。當然,一時之間讓國內下游客戶接受我們這樣的定位產品,確實需要一定時間?!?/p>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