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石化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作為2013年石化聯合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得到了會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注。聯合會工作組通過實地調研分析、與企業深入交流,對行業進行把脈會診,近日完成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專題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并已將煉油、氮肥、磷銨、氯堿、純堿、電石、甲醇、氟硅八大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對策建議上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抄送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及協會。本網將對專題研究報告進行系列報道。
磷銨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對策建議
一、磷銨行業現狀
磷銨包括磷酸二銨和磷酸一銨,是磷肥的重要產品,約占磷肥總產量的75%,屬于高濃度磷復肥。截至2012年底,我國磷酸二銨生產能力約1850萬噸,實物產量為1459萬噸,產能發揮率為78.9%,折純產量663.4萬噸P2O5,占磷肥總產量的39.2%;磷酸一銨生產能力約1650萬噸,實物產量為1328萬噸,產能發揮率為80.5%,折純產量596.1萬噸P2O5,占磷肥總產量的35.2%。
產業集中度較高。云、貴、川、鄂四個產磷省的磷酸二銨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80.5%,一銨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77.3%。產品生產向大企業集中,磷酸二銨產量前十名企業占總產量的83.5%,一銨產量前十名企業占總產量的48.2%。
出口市場占據重要地位。2012年我國磷酸二銨表觀消費量1082萬噸,國內需求量在700萬~750萬噸,出口393.4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27%。磷酸一銨表觀消費量1226萬噸,下游復混肥生產需求量約800萬~900萬噸,出口59.5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8.6%。
技術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引進建設了一批大型濕法磷酸和磷酸二銨裝置。在認真研究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基礎上,我國研制出了一整套符合我國磷肥生產特點的生產技術。目前,30萬噸/年磷酸、40萬噸/年磷酸一銨、60萬噸/年磷酸二銨裝置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并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尾氣風機、減速機等關鍵設備仍需進口。
磷石膏的綜合利用取得重要進展。磷石膏處理和利用是世界的難題,經過多年的攻關,目前我國已可將磷石膏用于水泥緩凝劑、建筑石膏粉及石膏板、石膏砌塊等石膏建材,還有少量經化學分解磷制硫酸、硫銨等。2012年我國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率已達24.3%,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此外,多家企業實現了余熱回收利用,廢水封閉循環利用,含氟、氨和粉塵等廢氣的有用成分得到了充分回收,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二、磷銨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產能嚴重過剩,部分地區還在盲目建設
目前磷酸二銨、一銨產能過剩比例均超過100%,2012年國內產量大于市場需求的比例均超過了40%,超出了市場調節的彈性范圍。企業庫存大幅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磷酸二銨企業庫存量同比上升88.1%;一銨企業庫存量同比上升104.4%。市場競爭處于白熱化程度,價格出現單邊下滑,且看不到止跌回穩的跡象,企業利潤普遍下降,虧損面和虧損額增加,生產經營陷入極度困境。
與此同時,在貴州、四川和湖北部分地區,伴隨著新磷礦資源的勘探發現,投資熱度持續高漲。據統計,近一兩年內至少將增加200萬噸濕法磷酸和200萬噸磷酸二銨、100萬噸磷酸一銨產能。這些新增產能不僅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而且還將消耗大量磷礦資源,特別是稀缺寶貴的富礦資源,極大地縮短我國磷資源的保障年限,影響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磷石膏堆存造成巨大安全環保隱患
磷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磷石膏廢渣,目前,堆存量已超過3億噸,并且每年還將產生5000萬~8000萬噸,是目前行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大量堆存不僅占用大量土地,且易造成環境污染。部分企業沒有規范的磷石膏堆場,存在亂堆亂放和老渣場設計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造成潛在的污染問題日益凸現,磷石膏的堆存隱患已經引起政府和民眾的普遍關注,磷石膏如何實現安全堆存和合理處置已成為困擾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瓶頸。
(三)磷銨出口形勢嚴峻,出口“窗口期”抑制了國內企業把握國際市場的機會
近年來,國際市場磷銨擴能十分活躍。預計2016年前摩洛哥、沙特等新建裝置將增加400萬噸磷銨生產能力,2020年前還將增加600萬噸,其生產成本、供應量以及運輸均比我國更具優勢,且產品全部用于出口,目標直指我國的傳統出口市場印度和東南亞。另據國際肥料協會(IFA)統計數據顯示,到2016年之前全球還有20多套加工型磷肥裝置投產,且大部分是磷銨。隨著海外新建裝置的陸續投產,未來幾年國際磷銨供應能力將大大增加,國內磷銨出口份額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同時,目前世界最大的化肥進口國印度因盧比貶值、政府對磷肥的補貼大幅減少以及國內庫存增加,對磷肥的需求下降。世界經濟疲軟也抑制了全球生物燃料原料的種植,化肥的整體需求在減少。原磷肥主要供應地區北美和前蘇聯地區,也都呈現比較嚴重的供大于求,均需國際市場來消化。因此,未來全球磷銨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會進一步惡化,國內磷銨依托出口消化過剩產能的空間越來越小,出口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與此同時,我國對磷銨出口實施淡旺季“窗口期”管理,國內磷銨出口集中于明確的時間段內,易被國際磷肥供應商與買方共同利用來操縱市場,導致國際磷銨價格一到我國出口窗口期即下降,成為國際上競爭對手的“保護傘”,限制了國內磷肥企業把握全球市場的機會,降低了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四)產品質量低,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
磷酸二銨作為我國最大的磷肥出口產品,其產品標準等級之間差別較大,加上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與國際通行貿易標準差距甚遠,一等品、合格品與優等品的氮含量相差20%以上。近年來,由于我國磷酸二銨產品氮含量不足,質量不穩定,粒度控制與國外產品也有差距,導致在貿易談判中往往處于劣勢,缺乏價格優勢,國際市場競爭力弱。
三、化解產能過剩的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的現狀,圍繞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主線,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遏制磷銨行業投資熱度,化解產能過剩矛盾:
第一,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各地方政府應認真執行《磷銨行業準入條件》,嚴格控制新建和改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磷復肥項目的審批,建議停止新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磷復肥項目;對符合準入條件的公告企業在稅收、信貸、用電等方面給予支持,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取消用電優惠。依據國家有關環保、節能、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規定嚴格執法,對管理水平差、污染嚴重、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制定政策,引導其轉產、改產或關閉破產,淘汰落后產能。對照已發布的《磷石膏堆場運行和管理辦法》督促企業加強磷石膏堆場的規范運作,對沒有規范磷石膏堆場的企業給予整改期,到期不能實現整改的,勒令退出市場。爭取到2015年,全國磷酸二銨產能控制到1500萬噸以下,磷酸一銨產能控制到1200萬噸以下。
第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磷石膏綜合利用進程。加大磷礦中伴生氟、硅、碘等資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推廣應用濕法磷酸凈化技術,替代高耗能高污染的熱法磷酸,進而生產精細磷化工產品,消化過剩產能。推行磷石膏的無害化處理,保證磷石膏的安全環保堆存,減少環境污染,維護行業形象。加快磷石膏綜合利用進程,加大研發力度,開發處理量大、運行穩定、經濟可行的磷石膏利用技術,拓寬市場,走多元化綜合利用的道路,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力爭到2015年磷石膏年產生量下降到5500萬噸,磷石膏利用率達到30%,2020年磷石膏利用率達到40%。
第三,取消出口窗口期。現行的磷肥出口政策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肥料價格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這一政策已不符合當前的經濟實情。建議取消磷銨出口關稅,不設窗口期,以提升我國磷銨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加快磷銨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向國際市場轉移部分過剩磷銨產能。
第四,提高磷酸二銨產品標準。建議修改磷酸二銨產品標準,僅保留優等品級,把磷酸二銨培育成出口型產品,利用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通過國際市場消化部分產能,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矛盾。目前我國磷酸二銨符合國際通行貿易標準的產能已超出國內需求,其余達不到國家標準的二銨產品全部歸為一銨,細化品級,保證國內工農業生產的需要。
中國磷肥工業協會
聯合會產業發展部
石化聯合會化解產能過剩專題報告之四:氮肥行業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
石化聯合會化解產能過剩專題報告之三:電石行業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
石化聯合會化解產能過剩專題報告之二:氯堿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建議
石化聯合會化解產能過剩專題報告之一:我國煉油行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