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王騫在工作現場。許科蘭 攝 |
“吳站長,加熱爐點著了,油壓下降到0.7 兆帕,咱不用停井了。”2月28日22時,大港采油三廠二區管理二站采油工滿柏強高興地說。“你還別說,王騫這小子的檢修‘寶典’還真管事。”站長吳永剛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
當天20時許,二站風44-18井口加熱爐出現了故障。初春的氣溫還在零下4攝氏度,加熱爐要是不能正常運轉,就意味著油井產出的原油無法輸送出去。平時加熱爐維修都有專業維修人員,可這么晚了,再等專業的維修人員來,肯定不行。這可把大家急壞了。關鍵時刻,夜班工王騫請示站長:“站長,我試試。”在大家關切的目光中,王騫仔細尋找問題根源,最后判斷出加熱爐故障處在點火器上,并排除了故障,幾分鐘后加熱爐順利點火運行。大家佩服之余,不禁追問:“王騫,你行啊,啥時候還留了這一手?”原來,站上加熱爐每次出現故障進行維修時,王騫都把各種維修流程一步步地記錄下來,并整理成冊,形成了一本加熱爐檢修“寶典”。自從檢修“寶典”發揮作用后,只要有類似問題,站內員工就第一時間聯系王騫請教解決辦法。
翻開王騫的檢修“寶典”,里面還有更豐富的內容:早會的安全教育、站上當天重點工作、需要跟蹤的重點井號……正是這些詳細的信息讓王騫成了站里的“百事通”。提到檢修“寶典”,嘗過甜頭的王騫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別小看了這個不起眼的小冊子,我把每天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不懂的事記下來,慢慢請教、琢磨,遇到難題時,它總能起到作用。”如今,受王騫的影響,小站員工也養成了記工作日志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