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力哈木江(右)在檢測現場。 |
“工作首先要自己滿意,才能帶動大家一起干。”這是塔里木油田物資采辦事業部質量安全環保科維吾爾族干部伊力哈木江工作18年來常說的一句話。從普通的材料庫技術員到如今的崗位負責人,伊力哈木江在每一個崗位上都踐行著這句話。
說起伊力哈木江,他的同事都說:“這個漢子‘亞克西’。”伊力哈木江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問他漢語怎么說得這么好,他說:“學漢語就像學計算機一樣,學得多才能用得精,溝通才更順利,工作效率才更高。”
更“亞克西”的還是伊力哈木江的工作。1996年,東北大學物資管理專業畢業,伊力哈木江回到庫爾勒,“我出生在庫爾勒,這是我的故鄉。” 伊力哈木江說。工作后,置身于不同的物流基地,伊力哈木江天天奔波在料場、庫房,埋頭在數字的加加減減中,解決一樁樁大小事。伊力哈木江在原儲運公司材料庫、金屬庫、輪南供應站都工作過。他發現每個庫房、班組的收發程序和標準都不太一樣,經過觀察,判斷這與班長對制度的理解和個人的經驗有關系,于是,從定額標準著手,編制與修訂材料庫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對物資驗收管理制度和行為加以規范和完善。同時,配合部門領導做好對保管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和星級管理工作。一直到現在,定級庫建設、星級保管員依然是倉儲管理培訓的保留科目。
伊力哈木江在參加西氣東輸管材轉運時,與施工單位廠方、駐站監理經常在現場一呆就是三四個小時,將防腐管從周長、橢圓度到坡口角度、焊縫余高、內外防腐層預留長度等項目一一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測并記錄,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并且立下了規矩,所有的管材檢測工作必須這樣做。新疆的8月烈日當頭,伊力鼻子周圍曬脫了皮,火辣辣地疼,使他每次回到辦公室時鼻子和眼睛都是紅紅的,中轉站的同事開玩笑說:“伊力站長每天都哭鼻子。”
從儲運公司到貿易公司,從基層到機關,無論工作崗位如何改變,伊力哈木江對物資工作的嚴細認真18年如一日。在談及基層與機關工作的區別時,伊力說:“機關每提出一項要求,都要認真考慮到基層能不能干。”今年,物資采辦事業部要實現3個基層部門安全自主管理,按計劃實現的部門會獲得獎勵。伊力哈木江要求科室多服務基層,他說:“要多下基層認真為基層干實事,解決問題。”
伊力哈木江雖然在機關工作,可是在機關辦公室很少能找到他,他跑得最多的還是料場、庫房,從大二線到輪南物資供應總站的料場,還有分布在塔里木油田的各供應站點。他說:“物資供應是油田的二線單位,但是安全管理不分一線二線,我們二線單位也要用一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