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及持續低迷的市場,吉林化企普遍遭遇發展瓶頸。傳統化工比例高、新興產業剛剛起步、高端產品不足等一系列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加快調整步伐、盡快走出低谷,成為企業面臨的迫切任務。”7月16日,吉林市化工協會負責人說。
產能過剩升級傳統化工
據了解,吉林市作為全省化工基地,化工產品多以乙烯、純苯、醋酸、合成纖維單體、合成樹脂、合成橡膠、薄膜、氯堿、ABS、乙二醇、醇醚、丁辛醇、聚乙烯等基礎化工原料為主。隨著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產能過剩范圍不斷擴大,以生產傳統產品為主的吉林化企往日繁榮發展的景象大打折扣。
“上半年化工產品價格的總水平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很多產品價格低于成本線,產能利用率低。當前,化企正面臨著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較為嚴峻的困難局面,在需求減速的背景下,石化行業去產能化任務任重道遠,仍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吉林方順化工集團總經理方先生這樣說。
方先生的話得到松花江化肥廠廠長劉惠的贊同。劉惠說,今年以來尿素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產品價格基本處于倒掛狀態。賣得多賠得多,很多企業生產難以為繼,不得不停產。松花江化肥廠也不能滿負荷運行。同時,省外產品依靠規模大、成本低等優勢,大量涌入本地,更加劇了化肥市場競爭。因此,化肥企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否則只能被動挨打。
據了解,受此影響,包括吉林石化在內的吉林市大部分化企,均遭遇了生產經營瓶頸。突出表現在產品價格不斷走低、盈利空間不斷縮小、開工率不斷降低,有的產品價格更是創下近3年來最低。一些小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陷入虧損境地,只能采取停車檢修規避市場風險。
“今年以來企業一直虧本經營,市場遲遲不見好轉。雖然目前行業定價模式發生變化,企業狀況有所好轉。可是省外多家PTA廠家年內新增產能釋放,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企業產銷壓力依然非常大。”吉林一家PTA生產企業負責人張明奇大倒苦水。
吉林市化工協會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很多化企經營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這是產能過剩調整過程中必然現象。未來幾年,化工行業低迷態勢或將延續,只有提前做好布局,利用這次調整機會,才能走出低谷。
實施創新布局新興產業
“與山東等國內一些化工大省相比,吉林新興產業起步晚、發展慢。而未來企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傳統化工是不行的。因此要在企業轉型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做好新興產業發展,才是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的必由之路。”吉林化工園區一位主管人員說。
新興材料碳纖維是吉林的優勢產業,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是依然面臨著眾多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和整體競爭實力不強;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區域創新能力較弱,產業核心技術與國外相比差距大;科技投入仍顯不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高。
吉林一家碳纖維制品公司技術人員說,原絲制備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把生產成本降下來,產品質量也要提升;碳纖維系列產品的研發,尤其是高性能碳纖維方面與國外差距很大;下游也要把目光瞄準那些附加值高的產品,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有效促進發展。
“我們將建立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解決制約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快技術成果轉移和轉化,提高碳纖維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實現碳纖維產業集群發展和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國產化。”吉林市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宋書記說。
據了解,吉林市已經建立起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屆時將有多家碳纖維企業受益。作為全國“碳谷”,吉林市碳纖維產業優勢將繼續擴大。
除此之外,汽車橡塑用品作為新興產業,在吉林省大力推動汽車、化工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得到很快發展。目前吉林市已形成以吉林石化為依托,以化工循環示范區、經開區為載體的綜合性化工生產基地;以一汽吉林汽車公司為依托,以吉林市汽車工業園區為載體的整車及零部件生產配套體系。吉林龍山有機硅10余種產品配套率從35%提高到40%;吉化星云化工車用化學品配套率從50%提高到90%。此外,采購省內化工專用料比重有了新的提高,13戶重點企業采購額達到8120.8萬元。
“今后我們還要依托優勢,重點發展新興材料、環保產業、生物醫藥、化工裝備等產業,助推吉林化企順利轉型,實現健康發展。”吉林市化工協會負責人表示。
打破常規瞄準高端產品
“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少也是制約吉林市化企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吉林市化工協會負責人說。
他舉了一個例子,ABS國內普通牌號產品競爭激烈,價格較低,企業盈利空間小;而專用料產品國內仍顯不足,很多依靠進口。如果企業能在高端產品上有所突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吉林石化正是本著“人無我有”的思路,把目光投向航空煤油研發上。通過集中科技力量攻關,5月7日,吉林石化航空煤油產品通過了中國國產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現場評估鑒定,實現了航空煤油項目工程一年竣工、一次開車成功、一次通過國家認證,填補了吉林省航空煤油產品空白。“截至6月末,我們生產的7960噸航油產品發往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吉林石化航空煤油裝置的負責人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生產航空煤油比生產車用柴油每噸能增加500元經濟效益。按年產20萬噸計算,僅此一項每年能帶來1億元的經濟效益。
和吉林石化一樣,吉林龍山化工廠也加快了研發步伐,他們生產的EPS板,阻燃性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該產品通過了國家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被吉林省建筑廳評為建筑節能推薦產品,吉林省技術監督局設定為建筑防火材料檢測中心。目前,該廠產品己覆蓋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眼下正是產品產銷旺季,企業正加班加點穩產高產,力爭經濟效益再上臺階。
“今后我們將加快企業轉型步伐,推動傳統化工向現代化工的轉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綜合性化工基地,力爭到2015年,化工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基本完成由基礎化工原料為主,向原料與深加工并重的轉變。”吉林市化工協會的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說。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