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尼晨鋒報》9月5日報道,澳大利亞煤炭商的成本已飆升,煤炭行業在全球不具備競爭力,業內警告稱要解決問題就要先修正澳元價格。
報道稱,嘉能可(Glencore)澳大利亞煤炭部門負責人巴菲爾(Mick Buffier)認為,目前本土許多煤炭商面臨困難,三分之一的煤礦場在虧錢,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價格高企的澳元。巴菲爾表示,2006年至2011年期間,新礦場每公噸成本從70美元左右激增至約170美元。他說:“其它地區的約為120美元。這是部分原因。” 巴菲爾還表示,推高成本的還有深挖露天礦場的行為,因為移除廢料帶來的額外成本更具負擔。此外,許多新礦場離港口很遠,這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巴菲爾指出,熱能煤的峰值價格一度達到每公噸120美元,但目前通過紐卡素(Newcastle)出口的還不到70美元。焦煤的價格也從每公噸300多美元狂跌至110美元。不過,巴菲爾認為增長的人口會導致能源需求持續上漲。他指的是中國和印度等城市化有所提升的國家,以及尼日利亞等人口基數大,青年人口有所增多的國家。
巴菲爾說:“在東南亞,我們這個行業對其能源前景而言很重要。煤炭將持續發揮一定的作用。在亞洲很難找到煤炭的替代品。”他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s Energy Agency.)的分析,需要存在每公噸超過140美元的碳價才能讓煤炭被取代。這是因為,定價約為每百萬英熱4美元的煤炭,其成本是天然氣的1/3左右。但巴菲爾也指出,即便如此,煤炭確實面臨重大氣候變化挑戰。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