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暴跌,讓本就因環保、碳排放等問題備受詬病的煤化工行業境遇更加尷尬。目前油價或已跌至煤化工行業盈虧點之下,若油價持續低迷,煤化工行業或近崩潰。
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份115美元/桶開始下跌,截至當地時間12月12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61.85美元/桶;美國原油價格基準WTI價格跌破58美元,報57.81美元/桶。
油價跌幅如此之大,使本靠原油價格高而有盈利的煤化工行業面臨巨大的沖擊。安訊思首席分析師唐敏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油價跌至65美元/桶左右時,除了某些企業(如神華等)外,整個行業幾乎都是虧損的。若油價長期維持在65美元/桶以下,再加上其他設備折舊費、環保費因素在內,對煤化工行業來說將會是一場極大的挑戰。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主要產品有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煤質烯烴等化工產品。
煤化工行業的主要經濟效益取決于煤化工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競爭。
業內相關人士分析稱,原油價格在100美元/桶時,煤化工行業一般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在90美元/桶時,有些企業已是微利。從目前表觀(當前煤價等靜態條件下)看,煤制氣和煤制油產品的盈虧點分別在油價為65-75美元/桶和75-85美元/桶,烯烴和甲醇等化工產品的盈虧點約在油價為65-70美元/桶。當前的油價已低于煤化工產品的盈虧點,煤化工行業已無盈利可言。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牛新祥告訴澎湃新聞,煤化工的成本一般組成分為兩部分,固定成本(廠房、設備等)占50%,可變成本占50%,其中煤炭成本占到30%左右,石油制化工產品中原油所占成本比例接近80%。唐敏說,煤價雖有下跌,但下跌空間有限,并不能抵消油價下跌所帶來的影響,因為煤價跌幅低于油價跌幅,且在煤化工的成本中占比遠不如原油在石油化工產品成本中的占比。
油價暴跌對煤化工的影響目前已有所顯現,但從原油價格下跌傳遞到化工品價格下滑,一般會有1-3個月的滯后期,目前低于65美元/桶的原油價格的影響尚未能完全顯現。
唐敏強調說,油價自年中開始下跌,現在的化工產品價格反映的基本上是70-80美元/桶油價的體系,若油價持續低迷,預計兩三個月之后,煤化工行業將面臨的沖擊將會更強烈,會呈現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彼時,許多煤化工企業或面臨現金流斷裂的問題。目前,煤化工的投資熱度大減,也需要更謹慎。
即便目前煤化工行業已多無盈利,但多數企業“現在想停也不敢停,即使虧本也要生產”,唐敏稱,設備的巨額折舊費、維修費等使得企業不敢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就意味著認輸,虧損也就沒有挽回的余地,目前煤化工企業都在期盼油價回升來挽回局面。
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總工呂傳磊也告訴澎湃新聞,在其廠生產的煤制甲醇現在關注的僅是邊際貢獻或者是毛利潤,已經完全沒有純利潤可言。
基于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國情,2013年國家政策門檻的松動,煤價下跌,油價處于高位,使得各地“逢煤必化”,煤化工遍地開花。
但中國煤炭資源和水資源逆向分布,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水資源缺乏。煤化工行業不得不面臨一些隨之而來的問題,如水資源和碳排放等問題帶來的成本增加和社會輿論壓力。
據了解,1000立方米煤制氣約消耗6噸水、3噸煤;一噸煤制油約消耗10-15噸水、5噸煤。對于本就缺水的內陸地區,水資源的消耗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在碳排放方面,每千方煤制氣要帶來4.5-5噸CO2的排放,據中國能源報此前報道援引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測算,中國2015年煤化工行業的碳排放量約為4.7億噸,若按碳稅15元/噸考慮,則煤化工行業需繳納的碳稅費用將達71億元。此外,中國2013年的碳排放量約為100億噸,煤化工的碳排放量約占總排放量近5%。
而此前中美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中,中國首次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值。據《瞭望》新聞周刊此前報道稱,煤制氣和煤制油是煤炭消費峰值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最大不確定性。即使在嚴格的環境治理約束下,煤制氣和煤制油的規模發展將使得煤炭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出現大幅度提高,對應的峰值時間也向后推移。
業內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稱,煤化工行業的起步就是畸形的,是一種政策性的導向,本身就存在諸多的爭議。目前油價暴跌,煤化工幾乎毫無盈利空間,水資源和環保問題也備受輿論指責,煤化工行業的道路將更為艱難。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