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優做強我國磷化工產業對策
1.加強中低品味磷礦開發利用
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進行統一、科學的規劃,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效益。要以維護磷礦資源的國家權益、充分發揮磷礦資源和磷礦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為基本出發點,以磷礦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整合資源、控制開采總量為主線,以推進規模開發、全層開采、采選配套、礦肥結合、礦化結合為主攻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優化礦山布局、調整開發結構,大力改造和提升磷化工產業,變磷礦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資源永續利用,不斷推進磷礦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要重視對中低品位磷礦的開發利用,這對于規范磷礦礦山的開采、實現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磷礦礦山的整體經濟效益、保持磷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均有重要的意義。要著重研究開發適合于各地不同品質磷礦的選礦技術,促進選礦工藝的不斷完善,加強采選結合是保護磷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惟一和有效途徑,采選結合的關鍵是建設技術上過關、經濟上可行的選礦裝置。要在原有基礎上,繼續采取有力政策、技術措施,完善選礦工藝,不斷降低成本,為強力推行選礦工藝、充分利用中低品位磷礦奠定較好基礎。要大力開展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研究,真正實現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做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積極鼓勵磷化工、磷肥工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的專題攻關,國家應給予更多的必要的支持。要按照“優礦優用、各得其所”的原則,保障磷礦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加快中品位磷礦浮選產業化進程,鼓勵熱法生產工藝直接應用中低品位磷礦。對優質磷礦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制止亂挖濫采,保證磷化工業持續發展有可靠的資源。
2.節能降耗、加強廢物循環利用
遵照循環經濟發展思路,磷化工的發展應積極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發展新產品的同時,注重“三廢”治理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相結合。以循環增效的觀念指導發展,使產品鏈之間互相聯系,生產資源配置上必須考慮“電磷結合,礦化結合”的資源配置原則,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方式,將副產物“吃干榨凈”,構建綠色磷化工產業鏈。
目前,我國磷化工行業節能降耗空間很大。電爐法生產黃磷要求塊狀原料入爐,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為了“節約”原料,采取統礦入爐,因此造成磷泥多、電耗高、管道堵塞等。國外黃磷生產一般是將原料篩分,粉礦進行人工造塊。一般的方法有瘤結法、燒結法、球團法及人工壓塊等。我國磷礦屬于磷塊巖塊狀礦,含有較高的CO2,一般在5%以上,CO2在爐內反應時會消耗大量的電能。若礦山供應的磷礦未經選礦處理,都帶有30%~40%的碎礦。為了去掉磷礦中的CO2、水分、有機物質,必須根據磷礦的物化特性進行預處理。一般來說,采用精料燒結礦入爐較統礦入爐,每噸黃磷可節電1000度左右,磷泥量將減少10%左右,磷礦中砷可除去50%左右。
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應作為一個重大課題加快研究。如黃磷生產還存在副產的CO回收問題。黃磷尾氣副產的CO是非常寶貴的化工原材料。每噸黃磷產品副產3000m3爐氣(或稱尾氣),爐氣中含有85%~90% CO、1%~4% CO2、1%~8% H2、2%~5% N2、5% H2O,可以生產甲醇、甲醛、聚甲醛、甲酸、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等重要的化工產品。但目前多數廠由于規模較小,不好利用,只能放空,僅有一部分廠用作燃料或生產價值很低的甲酸鈉或甲酸鈣。黃磷生產副產的廢渣,目前少量用作建材原料,大部分堆放。磷渣可以用于生產硅肥,我國的很多地區土壤缺硅,硅肥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該產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電爐磷渣也可加工成保溫材料。磷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鈣,它從出渣口流出時是熔融狀態,可以直接加工成膨松的纖維,用于管道設備的保溫,且其成本較硅酸鋁纖維低得多,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濕法磷酸生產所產生的磷石膏利用也是重大課題,近年來開發了磷石膏制水泥工藝已取得成功。磷石膏制石膏板、石膏砌塊、作水泥添加劑等技術也取得重大進展,逐步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這些工藝的開發為磷化工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持。
3.注重創新、提升整體競爭力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磷化工行業產業重組也在不斷深化,傳統的磷化工生產企業如美國的孟山都公司等已逐漸放棄磷化工業務,把資金投向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生物工程等領域。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必須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在積極發展基礎磷化工產品的同時,注重技術創新和磷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不斷自我發展、壯大,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當前,我國磷礦資源的利用已從開發富礦轉向中低品位礦,以便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利用好磷礦這一寶貴的資源,中低品位磷礦的選礦技術已成為重要的攻關課題。濕法磷酸精制技術的突破,對節約電能和降低工業磷酸的生產成本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開發高純度黃磷、磷酸,開發精細磷化工產品,尤其是有機磷化工產品是磷化工的方向。目前,在磷化工品種中,磷酸酯、膦酸酯、亞磷酸酯等有機磷化工品種較少。而磷(膦)酸酯作為增塑劑、阻燃劑、油品添加劑、水處理劑、表面活性劑等具有廣泛的應用。另外,磷化工副產品的回收利用也是必須解決的難題。充分利用黃磷尾氣、磷渣、磷泥,如磷泥回收技術是采用蒸餾法將磷泥中的磷大部分提出,再利用殘渣制磷酸;將磷渣加工成超流態微粉體用作水泥摻合料可制成高強度水泥,還可將磷渣加工成微晶玻璃,開辟了磷渣的新用途。
應繼續鞏固提高現有黃磷和熱法磷酸生產裝置技術水平,積極開發以黃磷和熱法磷酸為原料的深加工產品,增加黃磷及熱法磷酸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有率。加快食品級磷酸鹽、電子級磷化物的發展,提高深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我國精細磷化工技術進步也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精細磷化工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4.建立大型企業集團、形成核心競爭力
我國磷酸鹽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漸形成母體產品靠近原料產地,沿海地區重點發展磷系衍生物和精細化學品的格局。以磷酸鹽母體產品黃磷為例,2005年,我國黃磷產量為近70萬t,主要集中在磷礦資源豐富的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等省,這些地區同時建立了云南馬龍化建公司、貴州天和公司和川投電冶公司等一批大型黃磷生產企業,這些企業或以較雄厚的資金實力、現代化的管理機制,或以低廉的能源成本、先進的生產設備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而中部、東部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精細磷酸鹽的發展方興未艾,以湖北興發集團公司、江蘇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精細磷酸鹽生產企業在中東部地區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磷酸鹽行業從以資源、能源為代價的低效益型,走向以技術、市場為依托的高效益模式的標志。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磷酸鹽行業憑著低廉的成本優勢,和技術、產品質量等多方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由于我國磷產品出口量的連年快速增長,使得國外的同類企業受到很大威脅,世界磷酸鹽的大型生產商普遍感到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在初級產品生產方面,中國企業占有較大的優勢。國外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已注意到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又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也在積極謀劃進入中國市場。因此,磷酸鹽行業必然會出現更為激烈的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今后應繼續發展大型骨干企業,依托現有企業堅持“盤活存量、優勢互補、聯合開發、提高效益”的原則,采用現代企業制度的模式,實施資產重組,以較少增量資產盤活較多的存量資產,實行滾動發展,逐步建成幾個在全國和全球有影響力的磷化工基地。
近年來,國際磷酸鹽行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即是由熱法向濕法轉變的過程,而我國目前的磷酸鹽行業的技術路線還基本以熱法為主,熱法磷酸有競爭能力的條件是建立在優惠電價的前提下的。隨著“西電東送”工程的建設,西部地區能源價格也將逐漸上漲,熱法磷酸的競爭力將逐步削弱,為濕法磷酸發展提供了機遇。另外,我國磷化工行業存在散、小、亂情況,迫切需要大型磷酸鹽企業的介入,實現以磷為核心的礦、肥、磷酸鹽一體化,提高磷化工行業的整體水平,因此大型濕法磷酸企業的進入正當其時。
三、發展方向
根據分析,建議今后磷化工行業發展方向如下:
(1)發展直接應用中低品位磷礦的濕法生產工藝及精制技術,精制磷酸用于磷酸鹽原料替代及新產品開發,聯產的粗磷酸用于發展磷復肥產品,實現整體效益優化,做大產業規模。
(2)發展以精細及有機磷化工為主的系列精細化工產品,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3)積極開發以黃磷和熱法磷酸為原料的深加工產品。加快阻燃劑、增塑劑、精細磷等磷化物的發展,提高深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