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樹脂、橡膠等石化基礎材料以及涂料、染料等精細化學品是汽車、建筑、紡織等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原料和材料;特種工程塑料、氟硅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則是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新能源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尖端技術領域急需的新材料。隨著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性能好、特種、安全環保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
然而在我國,性能高、品種特殊、安全環保的化工新材料及精細化學品仍然匱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重大工程和重點產業的發展。以乙丙橡膠為例,國外牌號超過幾十個,可適用于多種環境和不同場合。國內卻只有5種,且全部是通用牌號,產品性能和附加值低。高端材料領域的低自給率與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極不相稱。又如信息網絡領域中配套的電子化學品,其進口產品的份額已超過50%。
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新材料及精細化學品已經被列為化工行業的發展重點,并朝著高端化、差異化、高附加值化的方向發展。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我國在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開發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榮獲國家科技獎的反式異戊橡膠、動態硫化橡膠、長碳鏈尼龍以及生物法聚氨基酸等代表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成果。
建成世界首套TPI工業裝置
反式異戊橡膠(TPI)具有低磨耗、低生熱、低滾動阻力等優異的動態性能,在高性能輪胎、減震材料等方面應用潛力很大。此前國外雖然已進行了TPI的開發,但尚未開展產業化研究。2013年,我國建成世界首套萬噸級反式異戊橡膠裝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反式異戊橡膠工業化的國家。
該裝置應用本體沉淀法工藝路線,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投資省、效率高、能耗物耗少、無“三廢”排放、合成成本大幅降低等優勢,使反式異戊橡膠推廣應用于胎面膠、制造節油輪胎成為可能。
突破TPV技術國際壟斷
動態硫化橡膠(TPV)具有橡膠彈性,可采用熱塑性塑料的加工直接成型制品,不需混煉和硫化,加工能耗顯著降低,邊角余料和廢料還可回收利用。TPV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交通、電子電器領域。長期以來,TPV生產技術被少數發達國家壟斷。
山東龍口道恩集團、北京化工大學通過對TPV配方設計以及制備工藝方法、專用核心裝備、后加工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于2012年建成1萬噸/年熱塑性硫化橡膠成套工業化裝置,并開發了產品的應用技術。目前,道恩集團生產的TPV產品已暢銷國內外市場。
首創長碳鏈尼龍生產工藝
聚酰胺(PA)俗稱尼龍,當碳鏈上的碳超過10個時則稱為長碳鏈尼龍。長碳鏈尼龍具有吸水率低、尺寸穩定性強、韌性和柔軟性好、耐磨損、電性能優異等特點,適用于汽車輸油管、剎車管、燃油與燃汽輸送管,是國內外的研究熱點。目前主要的長碳鏈尼龍產品有法國ATO公司生產的PA11、德國Huls公司和瑞士Emser公司投產的PA12,其他長鏈尼龍產品均未實現規模化生產。
我國科學家歷經幾十年時間,自主開發出以石油輕蠟經微生物發酵得到長碳鏈二元酸,再以其為原料合成長碳鏈尼龍的新技術,其工藝和產品均為世界首創,產品性能與國際同類的PA11和PA12相當,可應用于汽車領域。目前,山東東辰和山東廣垠兩家公司均已建成5000噸/年的PA1212產業化裝置。
形成自主SEBS專有技術
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SEBS)具有耐老化、安全無毒、綠色環保等特點,在業界素有“橡膠黃金”之稱,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產品。在SEBS國產化前,其技術被美國和日本的兩家公司壟斷,因國內無法生產,導致SEBS噸進口價格高達5萬~8萬元,直接影響了中國SEBS下游產業的競爭力。
由巴陵石化、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成套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新技術已形成14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2項中石化專有技術。
2006年,國內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套萬噸級SEBS工業化裝置投產,并先后完成線型、星型系列共11個牌號產品的工業試驗,產品性能穩定,得到用戶認可,填補了國內SEBS生產空白,其中星型產品為獨有產品。2009年和2012年,巴陵石化SEBS年總產能分別擴至2萬噸、4萬噸。裝置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
生物法聚氨基酸創效顯著
聚氨基酸是一類重要的功能性高分子,利用生物法制備結構特殊、相對分子質量可控的聚氨基酸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技術。在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南京工業大學等從2000年起一直致力于γ-PGA和ε-PL的基礎和產業化研究,解決了相關技術難題,為下游應用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生物高分子品種。
目前,γ-PGA發酵生產技術已在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化妝品級γ-PGA與ε-PL生產技術在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產品被國際知名日化供應商SinoLion等選用。
γ-PGA肥料增效技術在江蘇中東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科邦生態肥有限公司的產業化,幫助這兩家企業成為增效復合肥、增效復混肥、增效生態肥的最大供應商,產品銷售均價提高15%以上。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