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化已經成為石化化工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化工企業將不斷向化工園區集中。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了一批以上海、寧波、南京、大亞灣為代表的專業化管理水平較高的化工園區,在推動石化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同化工園區之間發展水平層次不齊,部分化工園區規劃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健全、安全環保隱患大等問題突出,具體表現為:
一是園區建設過程中未設置足夠的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對周邊居民產生較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部分地方為了招商引資,選擇入園項目門檻低,不考慮項目技術先進性和項目間上下游產業鏈關聯度。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真正的好項目無法進入化工園區,不得不采取“騰籠換鳥”的辦法進行園區產業結構調整,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二是園區基礎設施薄弱,公用工程不完善。相對于其他行業,化工行業的特點是原料及產品以液體和氣體為主,原料可以隔墻供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部分化工園區未統一建設公共管廊、污水處理廠、危險化學品廢棄物處置設施等公用工程,造成園區內企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廢棄物處置風險較大。
三是園區安全制度不完善,環境監管不到位,造成園區內化工企業危險源多而散,三廢無組織排放。目前,存在安全隱患、三廢排放不達標的化工園區仍然存在,部分事件造成的影響較為惡劣,如內蒙騰格里工業園區污水偷排事件已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近幾年,針對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若干規范性文件,但對于化工園區的發展缺少系統性規范標準。下一步,急需從全面規范化工園區發展的角度出臺指導意見,引導石化化工行業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建議重點規范以下方面:
一是規劃布局。要求新設立園區符合國家和區域產業布局規劃要求,與周邊居民區保持足夠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設立隔離帶,原則上遠離人口密集區。
二是項目管理。要求建立入園項目評估制度,建立產業升級與退出機制,發展循環經濟。按照土地集約利用的原則,控制投資強度。積極承接“退城入園”項目。
三是安全管理。要求園區內企業和裝置布局充分評估安全風險,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嚴格監管危險化學品運輸,定期開展安全培訓,保障員工職業健康。
四是節能管理。要求實施能評制度,推動能源管理體系和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推行能源對標活動。加強能源消費監管,強化節能執法監察。
五是環境保護。要求嚴格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實施工業清潔生產,加強環境監測,減少“三廢”排放,提升環境風險預警與防控能力。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環境監管執法。
六是兩化融合。要求園區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立園區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建設智慧化工園區,推動園區內企業兩化深度融合。
七是配套服務。要求建設和完善園區內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供水、供電、供熱、工業氣體、公共管廊、污水處理廠、危險化學品廢氣物處置設施等公用工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