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7月16日訊,日前,由位于大路煤化工基地的中海油、河北建投和北京控股聯合出資,年產量將達12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發力推進,該項目將主要向河北、天津供氣,同時為北京天然氣供應提供安全保障。據悉,向北京供氣的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正有序推進,途經陜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個省份。在管道節點上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未來將成為重要氣源。
(http://www.shiyou168.com/gcxm.asp?class_1=&jzjd=&keywords=ú&image2.x=39&image)
據了解,到2017年,京津冀天然氣規劃用量都是現在的2-3倍,這么大的供氣缺口如何彌補?當前,京津冀氣源主要是陜北長慶氣田、新疆塔里木油田、大港油田、中亞和西亞進口管道氣、渤西海上氣、進口LNG、內蒙古克什克騰大唐煤制氣等。除常規天然氣外,煤制氣已在三地用氣中占有一席之地。從各地規劃來看,在增加常規天然氣供應之外,煤制氣將會獲得更多關注。
目前,內蒙古正全力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清潔能源輸出中,天然氣輸送是重要一環,現代煤化工產業中,煤制氣則尤為重要。內蒙古在建和已開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氣項目已達340億立方米/年,其中僅鄂爾多斯就達256億立方米/年,占全區75%。
(http://www.shiyou168.com/gcxm.asp?class_1=&jzjd=&keywords=ú&image2.x=39&image)
在鄂爾多斯,有7個煤制氣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其中,匯能煤制天然氣項目已于2010年開建;另有神華、新蒙、中海油、河北建投、北京控股等企業投資的煤制氣項目正抓緊推進。天津也在力推渤化內蒙古能源化工基地項目,力爭2018年一期項目建成,每年可向天津提供煤制氣40億立方米。
不難看出,未來內蒙古將是京津冀地區天然氣增量供應的重要來源,目前京津冀三地企業都已在內蒙古深度布局,未雨綢繆,利用內蒙古的煤化工產業優勢,為本地區未來天然氣供應大幅增長蓄力。(張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