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號線、四號線,請將TH10274井摻稀量下調到每小時0.6方,連續取3天粘度樣。”“好的,知道啦!”
這邊還沒有放下對講,那邊,“隊部、隊部,請催一下TH10321井的稀油車……”
9月8日晚,在西北采油三廠采油管理一區生產安全運行中心的對講室里,崗位人員魯亮、徐冰冰二人一個忙著打對講,一個忙著接座機。他們的聲音,正是生產指令的上通下達,是生產運行中心大樞紐的暢通無阻,是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的有力保障。
調參增效的聲音
剛開始的一幕,正是該區對講室接到油研所調整工作制度指令,及時通知現場落實的場景。指令上傳下達,落實、跟蹤、及時反饋,正是這個生產運行樞紐的首要工作。
“TH10321井、TH10321井,調參以后注意井口壓力變化和產液液性變化,有什么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好的,聽到了!”對講室的聲音,傳到了全區各個井站,成為了崗位職工關注的要點。
據了解,采油管理一區共有摻稀生產井96口,占全隊油井總數的42%。那么,摻稀量的合理調節,是確保油井高效生產的有力手段。技術人員根據油井液性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制定了合理高效的摻稀工作制度。而這些隨機應變的措施,就是通過生產安全中心對講室里面的聲音,一個一個聯系井站,落實到了生產現場。
上半年,該區優化稠油井摻稀1125井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75井次、節約稀油2375噸,增效373萬元;累計增油4255噸,較去年同比增油873噸,增效128萬元。
安全生產的聲音
“對講室、對講室?”
“聽到,請講!”
“10-1計轉站外輸泵不能正常啟動,請趕快派電工進行搶修。”
8月28日晚2:20分,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對講室魯亮接到站內人員匯報,立即電話通知電工牛連福上站進行搶修。
3:35分,10-1計轉站接到對講,“那邊搶修恢復沒有?”“我正要給你匯報,這邊剛剛恢復,兩位電工人員剛送出了大門。”“好的,知道了。”
“啊、啊,三廠!”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又將兩位電工安排到了TH10326井。
多少個日日夜夜,當您進入夢鄉的時候,對講室工作人員還在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指揮油氣生產安全平穩運行。
高效運行的聲音
“TH10267井、TH10267井,你們井的回壓有點上升,取個樣看看,查一下原因。”魯亮對講道。
“好的,知道了!”
15分鐘后,“隊部、隊部,TH10267井回壓升高的原因是水套爐干氣壓力下降,請聯系處理一下。”
“好的,知道了,注意干氣壓力變化。”
半個小時后,崗位人員反饋,干氣壓力恢復正常。這些正是對講人員根據油井回壓變化,分析判斷、及時提醒、溝通解決問題的結果。
“隊部、隊部,內穿插復合管線TK818CH2井至8-3計轉站段投運工作準備就緒,是否可以投運?”
“只要安全監督及相關方面人員到場,就可以按照計劃方案投運。”
10分鐘后,接到投運人員匯報,油氣已經進站,站內壓力0.4兆帕,投運成功。
對講室的聲音,按照《采油管理一區運行對講作業指導書》嚴格執行。工作涉及到全區220多口油井、7個計轉站工作制度的調整、各類施工進度、開關井情況、異常參數反饋、特種車輛聯系、遠程監控等,是大運行體系的關鍵點。
據白班崗位人員吳國榮、羅強介紹,每天對講室里面接打電話記錄平均都在260個以上,是采油管理一區油氣生產高效運行的大樞紐,各項指令的直通車。(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