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5日,河南油田南陽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裝置開始停工檢修以來,不論走到哪個裝置,總能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他們中有按照檢修計劃進行自修的班組員工,有帶著紅袖章的HSE巡邏隊員,有嚴格監護現場安全施工的監火員,有檢查施工質量的檢查組人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認真完成每一份任務。
不讓“人情”
“雷部長,你看,我們施工方接受處罰,但三個施工人員能否不清退,目前正是攻堅階段,9月15日就要交工了,許多項目在掃尾,干活的人手正緊張呢,你就讓我這個人情吧!”“不行,這個人情不能讓!”
9月6日下午,在催化裝置低溫余熱系統優化項目施工現場,施工單位負責人正著急地和機動中心副部長雷炎森說著什么。
原來,當日上午,公司檢修質量控制組對催化裝置分餾塔塔盤施工質量進行驗收,檢查人員發現塔盤浮閥角度未安裝到位,塔盤連接件沒有補充完整,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控制組立即做出對施工單位罰款1000元、清退施工人員等考核決定,并張貼考核通報。
“安全紅線不能碰,質量底線不能丟。分餾塔是我公司催化裝置的關鍵設備,檢修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不過關是很嚴重的安全隱患,你們現在應該做的是認真分析原因、舉一反三,把問題整改,再重新接受驗收。”
“好吧,我們立即整改。”經過深入地溝通交流后,施工單位負責人最后表示認可。
攻克難題
“1段進線607到同期PT的電纜絕緣頭老化開裂。”9月2日,電氣運行車間班組員工李明杰在對發電站停電清掃的過程中發現了隱患,立即上報車間。
“必須重新制作電纜頭。”“這項工作咱們沒有獨立干過,再找外援費用也不會低。”“我們還是先試試吧。”車間主任、書記召集了技術骨干進行討論,高級技師于兆森和班長張飛峰、劉濤攬下了這個“瓷器活”。
由于制作電纜頭工藝復雜、要求高,需要把電纜頭三相剝離,填充絕緣膠,再分別熱縮、焊接,尤其在割半導體層時如有頭發絲細的劃痕,就會出現電暈,從而導致放電。他們找來說明書,一步一步嚴格按照步驟來做。
他們小心地操作,用砂紙細細地打磨,現場電纜橋架比較低,頭上的安全帽不時就會碰到,他們只好一直彎腰低頭操作,累了就席地而坐。中午三個人匆匆扒了口加班飯,又繼續忙活開了。經過一天的奮戰,終于制作成功。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進塔清焦
“還是我先進吧!”8月29日9時左右,常減壓裝置減壓塔底清焦現場,黨員李學海對班長李書良說道。
原來,頭一天下午,新聯合車間設備管理人員進入減壓塔內檢查,發現塔底抽出口周圍有大量焦塊淤積,需盡快安排人員清理,否則影響檢修進度。
由于減壓塔底溫度高,焦塊堅硬致密,清理難度大。往年塔器內清焦工作均由施工單位安排人員完成。今年怎么辦?常減壓裝置二班積極響應公司“自己的工作自己干,節約費用贏效益”的檢修精神,主動接下了清焦任務。
8月29日一大早,班長李書良就開始準備工器具,同時等待進入容器等作業票證辦理。一切就緒后,他帶領班組4名男員工來到減壓塔底人孔處。塔底空間狹小,只能一人作業。這就出現了開頭的情景。
李學海進入塔器,蹲在塔底,用榔頭扁鏟一點點捶打,塹松后再用小鐵鍬將焦塊鏟出,外面兩名員工用袋子接住。半個小時后,李書良換下李學海,進塔作業。汗水已經浸透李學海的紅色連體工服。隨后,5個人輪換著進塔,一直到12時30分,三個多小時,大家圓滿完成了清焦任務。
保護螺栓
8月27日上午,催化裝置容204號罐旁,裝置二班人員正忙著把罐人孔打開,為下一步清罐做準備。
“張班長,我們兩個女同志把人孔拆下的大螺栓用潤滑油浸泡一下吧,下次安裝時方便,又保護了螺栓。”一旁遞工具的王香玲突然說道。
“好吧,我正想著如何保護好這些螺栓呢!”副班長張飛說道。
“來了,潤滑油拿來啦。”就在這時,班員翁維琳拿著一瓶潤滑油邊說邊快步走來。
“咦,你怎么知道需要潤滑油呢?”正在拆人孔螺栓的曹勝說。
“早上班長分配工作時,我聽到有拆人孔的任務,于是就先去車間領了一瓶潤滑油。”
“別慌,塑料薄膜也找到了。”王香玲和翁維琳正要往螺栓上刷潤滑油時,喬文濤拿著塑料薄膜跑來了。他把薄膜鋪在一個較高的地方說,“這樣就可以放刷油的螺栓了,等刷完后,再把薄膜包裹好,還能起到防雨的作用。”
“你想得真周到!”“車間提倡要勤儉檢修,我也不能落后啊。”面對大家的稱贊,喬文濤高興地笑了。(蔣永明 延俊 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