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做些維修的活,我還參與關心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務行動,已經在社區和岳陽市內與6位空巢老人建立聯系,他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忙,我就搭把手。”11月3日晚,電話的另一頭,傳來鄭李志熟悉的聲音。
“熱心人都是優秀志愿者。”鄭李志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志愿者。他憑借自學維修爐具及熱水器技術,連續24年用業余時間義務為居民維修爐具、熱水器近1萬臺。最多的一天,他上門修了16臺。每每略施“小技”,讓爐具又燃起藍色的火焰時,他總會開心地笑著問——“瞧,我這手藝還不錯吧!”
自學修爐成“明星”
鄭李志今年49歲,中共黨員,黨齡15年,是巴陵石化環氧樹脂事業部固體樹脂中心的一名員工,當選過工廠“明星員工”。
他說:“爐灶出故障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一旦出了事故就不得了。”他回憶,有兩件事促動了他學起了這門手藝。首先是“上過當”,有次家里爐灶出故障,請人維修,花了40塊錢不說,不但爐灶沒修徹底,還被更換了零件;再就是他震驚于一次爐灶漏氣引發的火災爆炸事故,他兒子的一個同班同學被事故奪去了生命。
于是,鄭李志拜師學藝,閑暇時間就琢磨爐灶和熱水器的制造原理、基本結構,以及不同品牌,型號爐灶的內部結構。久而久之,他維修爐灶就越來越有心得。很多時候,并不需要更換爐灶部件就能修好爐灶,就算是要換,也是局部幾個零件。
鄭李志熱心維修爐灶,讓不少“同行”不解,甚至有些“微詞”。每次維修,他都根據初步判斷要求戶主先準備零配件。為了以備不時之需,鄭李志在家里設立了工具箱和備件柜,一方面定期買回各種爐灶的備件和零件,另一方面偶爾拆卸一些老式爐灶上的零件利用。為了更快捷的解決居民燃眉之急,他的交通工具也從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為此,他每年要貼上不菲的路費和零件費,二十幾年來一直堅持。
大年夜里當“義工”
“我修爐子也碰‘點子’,越是逢年過節,找的人就越多。一個電話或者一聲招呼,就得立馬出發,因為人家著急,要等火做飯啊!”多年的經歷,鄭李志有了這個心理準備。
萬家團圓時,年飯不可缺。有一年,正值臘月二十九,雨雪紛飛。一早,酷愛廚藝的鄭李志從農貿市場買回一只土雞,親自操刀,準備大年三十的團圓飯上和年逾八旬的老父親喝上兩口。
正當他將土雞放進滾燙的開水準備脫毛時,一位姓聶的居民騎摩托到他家求援:“鄭哥,終于找到你了!我家氣灶點不著火了,維修點找不到人,想買個新爐具商店也關門了。我娘說只要找到你就有辦法了……”
“好,我馬上就跟你去!”問了爐子型號和故障大致情形,鄭李志立即判斷出故障點,找出備件,趕往距家近兩里外的聶家。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將爐具修好。
10點剛過,才回到家還沒歇息一會,他的電話又響了:“鄭師傅,麻煩你快來幫忙,我家爐子不聽使喚了,家里六七個人沒飯吃!”顧不上進家門,他又轉身趕往另一家。
當天,鄭李志先后為4戶居民解了“點火”之急。大年三十,他又接到兩個求援電話,他也馬不停蹄地應聲前往。
除夕中午,團圓飯的餐桌有一道造型“獨特”的菜肴——土雞全都脫皮了。原來,等到鄭李志修完爐子回家,想起泡在開水里等待脫毛的土雞時,早已過了火候,只有連毛帶皮一起拔掉了。
鄭李志修爐,技術深受信賴,經他修過的爐子基本不用返工。同時,他還不忘告知居民爐具的操作和維護要領,遇到小故障怎樣處理,并特別叮囑居民安全使用燃氣用具。
助人為樂獲點贊
二十多年來,每次工廠組織各類志愿者行動,鄭李志維修爐灶是鐵定的品牌項目,既有將爐灶搬到現場來的,也有留下聯系方式請他上門維修的。
“說實話,看到不少居民等都要等到我來幫他們來修爐灶,雖然有些累,但更多的是開心、充實。”每修一個爐灶,鄭李志都要戶主試驗并確認完好才放心。
有些時候,鄭李志下了班準備睡個懶覺時,電話一響又得立即出發。有時出遠門,偏偏報修電話就來了。在一時趕不回來的情況下,他就一邊通過電話指導住戶試著排除故障,一邊反復交代他們千萬不能冒險使用有故障的爐灶,一定要等他維修確認后才能點火。
二十多年來,鄭李志義務維修爐具的足跡遍及巴陵石化8個社區以及附近的長煉生活小區和君山、臨湘市等地區。他的手機每天24小時不關機,號碼一傳十、十傳百,“業務”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被譽為燃氣維修“110”。
鄭李志還在和諧社區建設中不聲不響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好評。對于本職工作,他也得到組織和同事的一致稱贊。
深秋時節,2010年被評為岳陽市首屆“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的鄭李志,又榮獲岳陽市第五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光榮稱號。
“咱巴陵石化是全國文明單位,我是企業大家庭的一員,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幫需要幫助的人,很有意義,也很快樂,家里人也都支持我!”鄭李志表示。(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