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石家莊煉化分公司化工作業部二套己內酰胺裝置主外操、2015年度職業技能競賽金牌獲得者劉順卿深深懂得此道理。
2002年5月參加工作以來,劉順卿堅持在簡單的操作中進行更多的思考和創新探索。2007年,他發現在化工生產操作中,憑著自己中專所學的知識有點不夠了,為此,他制定了詳細的自學計劃。
多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堅持學習,2008年獲取軟件工程師證書;2009年獲得大專學歷;2015年獲得本科學歷……化工操作、設備儀表、安全消防等,他從多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理論體系,逐步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化工作業部多套裝置的骨干。
劉順卿一畢業就分在聚合裝置。在該裝置時,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崗位能手及安全標兵。期間,在化工作業部精制裝置實習一年,積極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對采樣及苯泵操作進行了有利改進。
2013年11月,化工作業部二套己內酰胺裝置成立,劉順卿被抽到該裝置。從裝置成立到裝置開工,留給所有人的學習時間不多。如何盡快地掌握這套裝置的工藝流程,是裝置所有人面臨的最大課題。劉順卿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首先從流程圖畫起,每條線每個閥都不遺漏,一遍又一遍。工藝說明上沒有的資料他找裝置技術人員要或下班后上網查。“抓住重點、拿下每個難點”是他學習的方法。
學習現場實際流程,每一條管線他都要摸清它的來龍去脈和方向位置,同時查缺補漏。因此,在新裝置開工培訓階段,每周一考試,他總是名列前茅。
劉順卿把孔子的名句——“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矣!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進矣!”奉為座右銘,激勵他在學習和工作中積極進取、持之以恒。
2015年7月1日,二套己內酰胺正在開工,這一天本該劉順卿休息,但他卻早早來到裝置現場,因為他一直琢磨昨天負責的苯蒸餾系統為什么做氣密一直保不住壓。
一開始,他還是按照昨天的思路將系統充壓后用噴壺逐個檢查法蘭、焊縫、閥體壓蓋、儀表絲扣連接等密封點,只是檢查力度比昨天更細致。可是最終苯蒸餾系統還是氣密不合格。
于是,他摸出身上那本被他翻得破舊不堪的工藝流程圖,按照圖紙一條管線一條管線地與現場比對。當他比對到苯蒸餾氣相線的時候,突然發現圖紙上明明標注有一處法蘭連接,可現場卻沒發現。“會不會是被保溫包住的法蘭漏導致的不保壓?”一個疑問閃現在他的腦中。想到這,他迅速行動起來,不一會兒就找到了被保溫掩蓋的法蘭,結果還真是這個法蘭泄漏導致的系統氣密不合格。
軟件工程師,看似和化工專業不沾邊,但在劉順卿看來,卻幫了他的“大忙”。軟件編程中非常注重邏輯,一旦邏輯上有一絲疏漏,程序肯定會有缺陷。劉順卿把這一套思維方法用在化工操作中,他發現幾乎所有的難題和操作都能用“編程”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如一項施工作業,想到它所有的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并一一防范;一個生產故障,想到引起它的所有原因并一一排除,有力地防御了事故的發生。另外,憑著自己這項技能,在聚合裝置時他給班組做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閃耀的金牌,是一項榮譽,更是對一個人某種努力的肯定,它不僅是一個人職業技能水平的體現,更是一個人持之以恒和積極進取素養的凝練。(郭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