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曹環宇,2015年7月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主攻方向是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沉積盆地熱歷史、油氣成藏史與成藏機理,地質專業之巖芯描述技術大比武狀元。
勘探研究院陸相研究室,整齊安靜,曹環宇正在埋頭學習,貌不出眾,白皙臉龐有些消瘦,看似文弱書生,實為狠角色,在比武過程中,他不畏強手,敢于“亮劍”,沉著應戰,充分發揮平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把巖芯描述“演繹”到最佳狀態,最終一舉奪冠。參加工作還不到半年,那是怎樣的“質變”?
1991年出生的曹環宇,2015年7月帶著無限的憧憬來到了勘探分公司,了解到分公司在十二年里發現普光、元壩、焦石壩等一系列大氣田,心中充滿自豪。
剛參加工作的學生,基本地質理論在學校都學過,但真正參與過研究的僅是一個點或者某個方向而已,對工作的幫助非常有限,根本不能適應新常態下的精細科研高效勘探工作,畢竟生產科研要涉及如儲層、沉積、地震解釋等各個方面知識。
為參加這次大比武,曹環宇可謂是拼了。石文軟件,不會,學;四川盆地區域地質不了解,學;巖芯、薄片看不太懂,學;海相地層更有些找不著北,學…無論是上班還是休息時間,面對問題他都主動鉆研,絲毫不放過每個學習的機會。
新來的學生,領導安排的任務一般不多,主要任務是學習,特別是四川盆地的構造演化、地層發育以及油氣特征等。在近半年的工區資料熟悉中,他對四川盆地陸相地層的巖性、沉積特征等逐漸了解,看到陸相巖芯能大致從現象中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本來對海相碳酸鹽巖描述很模糊,但研究院開展的巖芯描述培訓給他送來了及時雨,尤其是老師提供的以前參賽選手的優秀范本,讓他找到了方向,有的放矢地查詢很多關于四川盆地海相碳酸鹽巖儲層發育的主要層位和巖性等文獻資料。
為了練好技術,曹環宇比別人付出的都要多。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基礎上,對照巖芯反反復復實踐操作,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遇到把握不準的主動請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技能水平在扎實的學習中得到顯著提高,最終在比武中一舉奪魁。
在曹環宇看來,巖心描述不僅是科研人員的必備技術,對于地質人員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他說,工作就是另一種學習。雖然在學校實踐的不多,經驗也不豐富,但工作后實踐多,加之剛走出校門,對沉積相方面的基礎知識還沒有丟,師傅的不吝和賜教與督促,還有同事們的幫助,如2012年參加工作的黎承銀,積極主動給他傳授石文軟件知識(做單井或連井柱狀圖的主打軟件),不到半個月他就能獨立做一些基本圖件了,這樣日常的積累為比武實踐打下了還算堅實的基礎。
(勘探分公司 賀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