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鋒在武漢石化絕對算得上是個“名人”。他曾先后獲得“自學成材優秀職工”、“五個一批優秀技術工人”、“中國石化技術能手”、“武漢市技能大師”等20多項榮譽稱號。從一名技校生到主任技師,再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師工作室成立,2015年更是榮獲武漢石化勞動模范稱號。為什么他頭上的光環如此耀眼?他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進聯合一車間,走進陳春鋒日夜相伴的同事中,聽他們講講陳春鋒的故事。
“武林秘籍”誕生記
在聯合一車間加氫工段,技術員魯超給我們講了這樣一件事。2014年,作為重整工段操作工的陳春鋒主動要求輪崗到加氫工段。1個月過后,他就送給魯超一份“大禮”——制氫加氫裝置的流程全貌圖。
“我第一眼看到那張流程圖的時候,太吃驚了!真的,當時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魯超說。“從來沒有人將制氫加氫裝置的流程畫得如此詳細、清楚,這太有用了。”直到今天說起來,魯超都還很興奮。制氫加氫裝置因為時間久遠、改造次數多,管線陳舊、后補管線多,流程顯得特別繁瑣、復雜,給學習和操作帶來很大不便。陳春鋒剛到加氫工段時,看到這個現狀,暗下決心一定要將流程全貌搞清楚。
“陳師傅他利用每一個白班跑現場,一條管線一條管線地跑流程,每一層、每一個管廊親自走到,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現場繪制空視圖,到了夜班就整理、繪制流程圖,搞清楚每條管線之間的關系,有時候還和班長、主操討論。” 班組職工歐陽亨通清楚地記得這個細節。“陳師傅這么認真、仔細的人,也會有返工的時候,你們猜猜是什么原因嗎?” 他調皮地問我們。“因為當時是夏天,現場溫度高達40~50攝氏度,汗水將他現場繪制的圖紙浸染模糊了,只得第二天再到現場重新確定一遍啦!說實話,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個月的功夫就完成了,真是不簡單,我打心底佩服他!”
如今陳春鋒繪制的制氫加氫裝置流程圖,儼然成為該工段的“武林秘籍”, 新入職的員工培訓用它,改動流程用它,大檢修更是要用它。有了它,大家深感方便、實用,工作事半功倍。
“望聞問切”治頑疾
當天正好是陳春鋒所在的重整四班當班,聽到我們的來意,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咱們車間的加熱爐,曾經讓我們很頭疼。多虧了陳春鋒,他想出了好辦法,徹底解決了加熱爐熄火的問題,如今加熱爐運行狀態非常好!”聯合一車間設備副主任陽振說起陳春鋒滔滔不絕。
重整裝置從2005年開工至2011年期間,爐801多次因瓦斯組成突變引起熄爐。“那段時間上班總是提心吊膽,不知道爐801什么時候抽風熄火,對生產的影響可大了。”班組職工宋火軍說起生產不穩定的那段時間,心有余悸。“陳春鋒心里很著急,他在上班的時候總是跟我討論,怎樣來維持加熱爐的平穩運行,試圖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加熱爐易熄火的問題。”班長熊勁松說。
“其實,陳春鋒提出的解決方法非常簡單易行,就是在氧含量偏低的時候限制瓦斯增量,保持有氧燃燒。杜絕加熱爐因缺氧導致的熄爐風險,提高了加熱爐安全運行水平。但是,沒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現場操作經驗,沒有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這個‘氧含量低保護控制方案’是無法獲得實驗應用的,而且這種控制方法在加熱爐控制上的應用屬于首創!”陽振自豪地說。
“陳師傅就像是老中醫,各種‘望聞問切’,藥到病除,把生產中的頑疾全都治好啦。”班組大學生楊帆的一句話讓大家都笑了。
帶徒弟基本靠“吵”
作為陳春鋒的徒弟,2015年進公司的研究生李志偉既感到高興也覺得壓力山大。“我剛進班組就有人跟我說,我師父很厲害,是車間數一數二的技術專家。當時我就想如果我沒有學好,可愧對師傅和車間了。”如今,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李志偉說自己收獲頗豐。“師傅基本是啟發式教育,很少直接告訴答案。他說都是基本原理讓我自己去體會,或是在生產實際中找出答案,這樣的學習讓我印象深刻。”李志偉說。
“其實,我也挺‘壞’的。我跟你們說,我天天找問題問師傅,就看他什么時候答不上來,可惜到現在為止,我的‘愿望’一次都沒實現過,呵呵呵。”胖胖的李志偉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萌萌噠。
班組其他的職工都覺得這對師徒很“奇葩”,在一起的相處模式就是“吵”,你問我問題,我問你問題,天天辯來辯去的。有時候為了一個流程兩個人還爬上高塔,就為了讓對方心服口服。但效果不錯,這不,李志偉上班才半年多,獨立頂崗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還參與到陳春鋒大師工作室的課題研究中,成績亮眼。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陳春鋒的人生目標,也是他成功的秘訣。為了追求更好,他始終在路上。
(武漢石化 王麗萍 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