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322水井調剖后,對應的古323等兩口油井見效,日產油由3.8噸上升到20多噸。
王125井補孔、合采生產后,日產油由3噸上升到14噸。
這兩口井措施是由河南油田采油二廠地質研究所常采動態室提出的,室主任叫李云。
李云所在的常采動態室主要工作對象是采油二廠常采區塊,讓常采區塊高效開發是她和她的同事們不懈的追求。
采油二廠稠油常采區塊有10個單元、26個斷塊,正常生產的油井420口、水井144口。
如果把每個開發單元比作一個人,那么斷塊、單井就好比人體的部件、器官和細胞,動態室的技術人員就是油水井“大夫”。
常采動態室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對開發單元、斷塊、單井動態進行分析、研究,一是提前采取措施,編制調整方案,預防單井“營養不良”,減少“生病”;二是通過對不正常油水井檢查、分析,找出“病因”,研究制訂解決辦法,開出“處方”;三是對實施的方案跟蹤調查,對效果不理想的及時找原因,調整措施,確保每口油水井都正常運行,各項指標達到要求。
去年,針對國際油價懸崖式下跌的嚴峻形勢,采油二廠圍繞多產效益油主線,調整產量結構,提出了“提常采、壓熱采,提高效、壓低效”的開發工作思路,常采動態室被推到了提質增效的前沿。
李云帶領常采動態室技術人員,以“深研究、找潛力,注好水、提能力,降成本、提效益”為目標,深化地質基礎研究,精細注采管理,完善工藝配套,提高注水合格率、水驅控制及動用程度,提高注水開發效益。
去年,李云和同事們積極開展區塊投入產出分析,找出制約油田經濟有效開發的原因,制訂出具體增效措施。提出的完善注采關系、潛力增注措施實施23井次,日增加注水588立方米;動態調配、調剖、細分等措施實施166井次,日減少無效注水141立方米。通過注采結構調整,日增產能161噸,累計增油1.76萬噸。
動態匯報是地質研究所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是分析油田開發階段效果、存在問題,制訂下步對策。受低油價影響,采油二廠動態匯報由過去的每季度一次,變為幾乎每月一次。
每次動態匯報前,都是李云加班加點最多的時候,這段時間一般需要10天左右。日常的工作不能停,她還要查閱上萬個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油水井變化原因,結合“三線四區”,提出無效、低效井治理措施方案。去年,她經過分析,提出堵水、返層等措施130井次,實施25井次,增油8878噸。
經過17年的磨煉,李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已成長為采油二廠油藏工程方面的生產骨干。近年來,先后主持參與了《稠油油藏邊水淹儲量挖潛技術對策研究》等多項技術攻關。
她主持開展的《淺薄層稠油化學輔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解決了稠油蒸汽吞吐開發后期后備資源不足、地層壓力低、汽竄嚴重、邊水侵入問題。經過技術攻關,形成了4項淺薄層稠油提高采收率關鍵技術,取得8項專利技術。該研究成果在河南東部稠油油田進行了規模化應用,現場實施5967井次,覆蓋地質儲量1562萬噸,單井延長了3~5個經濟有效吞吐周期、增加經濟可采儲量618~890噸,累計增油31.91萬噸,新增效益5.68億元,提高采收率8.4個百分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云和同事們本著求真務實,堅韌不拔的精神,十幾年如一日,堅守自己的理想,她們的目標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始終以勇攀科技高峰為己任,默默無聞地為地質工作、為稠油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河南油田 單朝玉 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