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外操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組長,需要多長時間?蘇光明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3年。作為聯合二車間原料加氫處理裝置的班長,他曾被評為公司“建功創一流”優秀員工,所帶班組被評為“學習型”紅旗班組,這次又當選為2015年武漢石化勞模,他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過人之處一:他就是“拼命三郎”
說起班長蘇光明,班員們像打開了話匣子,七嘴八舌地談開了。“對待工作,近乎玩命。”這是班組主操李銘給蘇光明的評價。“如果不是班長,原料加氫處理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的歷史就得改寫。”班組外操張江緊接著話頭說。
這件事還得從頭說起,2013年聯合二車間新建催化原料加氫處理裝置進入開車關鍵階段。4月20日,正值蘇光明當班。凌晨2時許,班員發現循氫機入口分液罐液位不斷上漲,循氫機面臨聯鎖停機、裝置停工的危險。危急情況下,蘇光明立即帶領班員穿戴好防護裝備趕到現場,排查發現是分液罐壓液角閥堵塞。
穩重老成的李銘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還有些激動:“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循氫機入口分液罐液位不停上漲,后路又不通,循氫機聯鎖三取二已經有一個達到了聯鎖值,室內外報警不斷,現場肯定有硫化氫泄漏,蘇光明明知現場非常危險,卻不顧大家的阻攔往現場沖,硬是用銅扳手敲擊閥體半個多小時,敲通閥體把裝置‘救’回來了”。
作為現場搶險人員之一的張江也說:“我們兩個外操和蘇班長一起跑去現場,當時四處彌漫著硫化氫,而他卻讓我們外操在外圍拉警戒線,監護現場不許外人進入,自己一個人在里面搶險”。
車間主任徐寶巖回憶說:“當我看到蘇班長穿得像太空宇航員似的處理事故,真的很感動,覺得有這樣一位有責任感的班長,我很放心”。
過人之處二:將認真做到極致
說到蘇光明的認真,周圍同事無不蹺起大拇指。和蘇光明一起從聯合一車間調到聯合二車間的李憲魯說:“原來在重整裝置的時候,他就一直很認真,他雖然只是一個外操,但是對待工作的熱情卻非同一般,很細心,有責任心,特別是巡檢的時候,發現隱患最多的就是他”。
“蘇班長是一個很勤快的人,從不端班長架子,整天拿個扳手,哪里有活他就往哪跑。在現場,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包干區,只要有污油、有雜物,他都及時清理掉,裝完劑的廢桶位置擺放不正,他都像是患有‘強迫癥’似的非要把桶擺好。而且在現場一待就是一上午,你問他在現場忙什么,他說也沒忙啥,就是不把現場每個角落都仔細看到,心里就不踏實。他就像是一個‘管家’,把裝置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在蘇光明班上待過幾個月的張曉婧體會深刻。
對于這些評價,蘇光明并不覺得有什么,他只是樸實地說:“如果這樣就是認真的話,那這就是我的態度。我都已經習慣了,能做好的為什么不把它做好呢。”
過人之處三:敢拿紅旗爭第一
蘇光明自有一套帶班方法。“帶班組要定目標,有目標班組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于是,他“大膽”地將目光瞄準了車間“八比”競賽,每個季度都要拿第一。可如何在保證裝置安全平穩生產的前提下,優化操作、節能降耗、實現效益最大化呢?他的答案就是,從日常小事做起,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比如各容器塔器液位,一些溫度控制等方面,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去調整,室內調整不了他就去室外開關空冷調水冷,保證各參數總是處在一個很平穩的區間。
他經常說:“搞操作就不要怕麻煩,在我這里,一個點都不能跑掉”。他愛鉆研技術,經常和主操一起研究怎樣調才最好。每次上班前,他都會看天氣預報,根據天氣和氣候提前做出預判和相應的調整,既保證了平穩率又可節能降耗。
蘇光明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婆婆嘴碎碎念”,念完主操念外操。李銘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老主操,對于這位剛上任的新班長,當然有點不服氣。“但蘇光明很懂為人之道,裝置現場的事他完全不用我操心。他肯承擔責任替我減壓,解除了后顧之憂,我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進取心強,什么事都想爭第一,我很支持,現在大家合作得非常好”。李銘笑道。
高標準、嚴要求的“代價”就是多干活。有時外操也會喊累:“動不動就要去外面調,參數又沒跑,而且有的參數反應又慢,下個班才能反應過來,完全是為別的班組服務嘛”。而蘇光明卻堅持說:“節能降耗,創造效益這不都是為車間嘛,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唄”。不僅在生產上“碎碎念”,在勞動紀律上他更是“婆婆嘴”。有的班員提前換下工作服準備下班,他就會一直說人家的衣服不好看;有的班員坐姿不雅,他會一直提醒人家說坐直了不會得頸椎病。一來二去,班員再沒出現過提前換衣服準備下班的情況,坐姿不雅的現象也杜絕了。為什么?怕他“嚼”。
付出就有回報。他的這種做法也確實取得了成效。在車間“八比”競賽中,蘇光明所帶的班組連續兩年每個季度都得第一,令人刮目相看。
(武漢石化 賀春陽 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