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不多,可只要跟“安全”沾上邊的事,他能滔滔不絕講一個小時;工作很忙,他就像陀螺般在不同的工作地點轉個不停,“轉”到哪,就用“火眼金睛”查到哪;戰線太長,他早上8時就開始忙碌,經常晚上9、10點鐘還“盯”在現場。“裝置有他在,放心?!边@是焦化車間職工對安全工程師竹桂連的評價。
安全“叨叨叨”
但凡搞安全的,都有一張“婆婆嘴”。說起竹桂連的“婆婆嘴”,車間職工徐志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腦勺。這還要從去年8月份的一件事說起,當時天氣正值高溫,徐志穿著拖鞋準備到裝置現場調一個閥。不料,還沒走出操作室門口,他就被竹桂連攔住。
“我只是過去調一下量,很近的?!毙熘镜?。“但如果你不小心踩到高溫管線很容易被燙傷,或是上樓梯的時候會容易滑倒?!敝窆疬B不為所動。
“穿勞保鞋太熱了,我調完一會兒就回來?!?/p>
“不行,必須穿上再去,不然絕不允許你進入現場?!?/p>
徐志只好憤憤地回去換好勞保著裝,重新進入裝置現場。等他調完閥回到操作室,竹桂連繼續嘮叨道:“再熱你也得穿勞保鞋才能進入裝置”?!叭f一受傷怎么辦,你這是對自己不負責”?!按┐鲃诒Vb是對我們自身的保護,是對家人的負責,千萬不要圖一時之便或一時輕松而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當時,他就像‘大話西游’里的唐僧一樣,在我的耳邊一直嘮嘮叨叨?!毙熘拘χf,“不過,有這么負責的安全員,我也不好意思再偷懶啦?!?/p>
竹桂連的“婆婆嘴”還體現在班組安全活動上,每次學習都能“嚼”一個多小時。他每次除了安全活動學習,案例分析,還會不停地跟職工分享自己親身碰到或目睹的一些安全事例。有時他還“不通世故”地當場指出誰曾經沒戴安全帽進入現場,誰卷著袖子在裝置里面巡檢,誰因為沒做好安全防護而受傷等,說得班組職工時不時地臉就紅了。
“說實話,我這樣不停地嘮叨,只希望班組職工能聽進去,哪怕只記得一句,或許就能讓他們不受傷害。”竹桂連道:“這個‘婆婆嘴’,我當得甘心。”
安全“螺絲釘”
其實,真正熟悉竹桂連的人,都會覺得他有點“軸”。
“不愛說話,不喜歡‘瞎侃’?!?/p>
“坐不住,到裝置現場或者班組準能找到人?!?/p>
“做事太過‘細’,你急他不急?!?/p>
就拿簽發動火票、施工前進行安全風險識別這事來說,竹桂連每次都要到現場反復查看工藝流程、確認動火條件。施工方有時就調侃道:“竹工是老安全了,還需要這么費神啊?!敝窆疬B卻說:“每天的生產都是有變化的,不確認清楚,怎么動火?”
“搞安全最怕就是經驗主義,因為過于依賴經驗往往會讓我們忽視周圍環境的變化。只有拋棄經驗,把每一次動火確認都當成第一次,老老實實按照程序來做,才能捕捉每一次施工過程中不同的風險。”這是竹桂連經常在工作中說的一句話。
車間安全總監石義平回憶道:“我記得有一次動火作業,竹桂連在對周圍邊溝進行檢查。雖然溝內看著很干凈,但他還是將手伸到溝內蘸了一下,發現表面浮了一層溶劑汽油。如果當時依靠經驗,只是看下表面就盲目動火,后果將不堪設想。”
安全“小法寶”
在裝置現場動火作業必須搭建安全防火墻,這是集團公司的安全規定。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施工方卻因增加施工成本而百般推搪,成為車間安全管理的一個難點。
對此,竹桂連卻處理得游刃有余。
“我一般不喜歡多費唇舌,跟施工方反復強調施工中的風險性、危害性和發生后的不可控性。說得再多,不如拿出事實給他們看?!闭f著,竹桂連從抽屜里拿出一部222手機,“這就是我讓施工單位哪怕再小的項目也愿投入安全成本的‘法寶’。”
原來竹桂連在手機中儲存了一些裝置突發性泄漏并瞬間擴大的視頻,特別是一些烴類泄漏的視頻。和施工單位“談判”時,只要施工單位不愿意按照規范做好安全防范,他都會把視頻拿出來給他們看。而每次這個“法寶”都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有些施工項目工作量很小,可以很快完成。如果按車間要求搭建安全防火墻,既增加成本又消耗時間,我們就覺得不劃算?!币晃滑F場施工單位負責人說道,“但看了那些視頻后,我們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有可能幾秒鐘,事故就發生了,只有做好防范才是真正的安全。”
2015年焦化車間共有6處蒸汽伴熱管線補漏需要隔離動火,施工單位全部按照標準施工。
(武漢石化 陳念 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