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河南油田采油二廠新莊采油管理區1號計量站站長郭付民比較鬧心,他天天跟站里的員工嘮叨:“一季度,咱們的噸油操作成本超了,這可影響大家收入了,真是鬧心,咱們得想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郭付民鬧心的原因是楊淺53-9井出砂嚴重,造成卡井,一季度,洗井就洗了三次,花了老鼻子錢。
“出砂主要是因為油井結蠟多,加點清蠟劑,結蠟少了,出砂自然就少了,洗井不就少了嘛。”想到了這個解決辦法,郭付民一下子就開心起來了。
實施之前,他還仔細算了一筆賬:洗一次井得花4000多,清蠟劑一噸9000多元, 15天,一口井才加一小桶,比洗井費少多了,他才放心地開始干。
果然,加了清蠟劑之后,從3月20日到4月20日,楊淺53-9井再也沒有洗過井。郭付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站里的女工牛奇芝說:“再鬧心的事也難不住我們站長,他的辦法好,還能省不少錢。”
今年,按照效益配產的要求,采油二廠關停了一批無效低效井。這樣,郭付民管轄區域的常采井就大大發揮了作用。可是,郭付民的鬧心事又來了。王集油田11號計量站和12號計量站的油井,原來是熱采間開井,摻水用量小,自去年熱采轉常采后,12號計量站不僅要保證兩個計量站的摻水量,還需要靠往大罐里大量補水來增加摻水壓力,這個過程中還要經過9號集油站換熱,這一來一去的,一方水就得多花去5塊多錢,一天補六七十方水,就得多花六七百,不行不行,太費錢。”郭付民又打起了效益算盤。
于是,他又開始琢磨改管線的事。4月8日,郭付民一天幾趟地跑現場,又是勘察,又是推論,最后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1號計量站北干線上的王9--平2井與11號計量站的王985井相鄰,只需在北干線上連根管線,把摻水引到王985井的摻水管線上,在11號計量站,通過反掃線流程就能把摻水供到站內摻水閥組,實現摻水自給自足。
說干就干,郭付民帶領著當班工人和維修班兄弟,扛起工具,急忙奔赴井場,揮起鐵鍬挖起了摻水干線的管線。
小班工人何萬林疑惑地問:“1號計量站把摻水均給11號站了,現有的摻水壓力夠用嗎?”
“我早就偵查過了,1號集油站管理著1號計量站的南,北兩條干線的摻水,咱們可以和集油站進行溝通,根據生產實際,進行人工調控,降低南干線的摻水量,提高北干線的摻水量。”郭付民為何萬林解除疑惑。
“這樣一來,咱11號、12號計量站的摻水就夠用了,補水增壓也不需要了,成本也節約了,一舉幾得呀。”站里員工劉果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
“可不,這我就不鬧心了,也有有信心把降本增效工作開展到底啦。”郭付民自信地說著,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河南油田 常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