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江蘇油田采油一廠永曹采油管理區(qū)永25采油班的施永慶被告知,曾給班里兄弟姐妹燒飯的員工要調到其他班組,希望他能補位,承擔起這項工作。
這意味著要改行!施永慶心里有些不情愿,拿了三十多年的管鉗,手掌間已經磨出了割舍不掉的情感,哪能說放棄就放棄?可是當前,永25班組兄弟姐妹們正需要自己。老施躊躇,再三權衡,最終選擇了轉崗。那年,老施57歲。
依偎著永25站的小廚房是一個里外兩間的小平房,外間是伙房,里間是餐廳。在一個地方呆久了,這個地方的細枝末節(jié)就會彰顯出這個人的特質。廚房里的設施便是老施性格的詮釋。這里家伙什很是簡樸:一口沒有“耳朵”的大鐵鍋,一個去了“外衣”已不用電的電蒸鍋,電飯煲、鋁盆、砧板等灶臺用具構成了老施的一片天地。
但這片簡樸的天地并不影響老施做出一手令人回味的家常菜。說是紅燒魚這道特色菜,小站的同事們無不拍手叫絕,他在常規(guī)做法的基礎上,配上了花生、毛豆、肉皮等輔料用心燉煮,鮮美的菜肴成為很多人的最愛。
“曾在家里按照施師傅的方式做,可就是燒不出這個味?!蓖趸軐鲜┑募t燒魚情有獨鐘。在大伙的味蕾中,老施的手藝蘊含著實實在在的家味。
7人,每人每天35元的菜錢標準,讓老施覺得這個“家”有些難當。老施每天都去菜市場,菜場之旅對他來說依舊充滿驚喜。他根據(jù)季節(jié)的轉換,在那里覓到物品新鮮、相對便宜的食材。
“咱們油田創(chuàng)業(yè)那會,都是一分錢扳成兩份花,摳慣了?!苯洑v過會戰(zhàn)那個艱辛的歲月,老施精打細算的習慣把小食堂經營得活色生香:看到市場里的豆腐鮮嫩無比、熱氣騰騰,老施就想著給大家做一份家常豆腐;尋到肌肉光鮮,色澤均勻的五花肉,老施打算整一份粉蒸肉給大家解解饞。
人越老越念舊。老施雖然處在后勤崗位,提起老本行采油,在不忙飯時他總會去“湊熱鬧”:幫著大伙挖溝找漏、換閥門、打卡子……
作為這個編外維修工,班長馬利新有時會笑說老施太“任性”,但并不會刻意阻攔,因為他知道那是老施心里的一份念想和不舍,作為一名干了大半輩子的老采油工,只有時不時地摸摸管鉗心里才踏實。
前段時間油區(qū)遭強暴雨襲擊,一些抽油機出現(xiàn)皮帶打滑的現(xiàn)象。為了保證油井正常生產,那幾天永25站的兩名大班與時間賽跑,奔波在暴雨中??吹竭@些,59歲的老施特意把午飯?zhí)崆白龊茫咨嫌暌潞痛蟀嘟Y伴而行鉆進茫茫暴雨中,一口井一口井的緊固調整?;貋砗?,老施脫下濕漉漉的雨衣,煮了一鍋姜湯給大伙驅寒。
“世界上有很多讓人感到幸福的事,以前手拿管鉗是一種幸福,現(xiàn)在手握大勺同樣也很有成就感?!崩鲜┑男腋8性从谛闹械氖颓閼眩瑹o論崗位在哪里,從事什么崗位,一顆為油而為的初心,從不曾忘記!
(江蘇油田 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