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14時10分左右,走進河南油田南陽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特種蠟車間,造粒四班班長陳荊文和三名班員剛吃完午餐不久,正在收拾。
原來,當天11時30分左右,巡檢的陳荊文發現全自動包裝系統中的碼垛單元不正常,機器手亂抓,一些蠟包在空中就掉了下來,碼垛效果不好。蠟包砸下來還容易砸壞系統輸送單位的光電開關,怎么辦?如果把系統全部停下來,不僅影響當天計劃安排好的橡膠防護蠟產量,而且停開機操作還容易在機頭部分產生廢蠟造成浪費。沒再多想,陳荊文趕緊將碼垛單元部分停了下來,同時吩咐班組其他三人緊盯運行著包裝系統前段,將系統自動縫好封口的一袋袋橡膠防護蠟從傳輸帶上弄下來,先放在一旁。
陳荊文抓緊時間排查故障原因。當發現氣缸調節閥接頭有裂口,他立即更換了一個風管線,試運后不行。再次檢查發現調節閥漏氣,他找來一個平日里自己修好備著的舊調節閥換上,試運后還是不行。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呢?陳荊文將所有連接碼垛機的風管線都拔掉,仔細檢查分析,確認了是因為天冷,風管線內產生冷凝水,造成氣缸內產生積水,氣壓動作遲緩,引起機器手碼垛效果不好。果然,陳荊文將風管線逐一吹掃后,再次開機,故障消除,系統運轉正常。
此時,包裝線旁已經堆放了近3噸的橡膠防護蠟,顧不上吃食堂送來的午餐,陳荊文安排兩名女班員認真觀察設備運行情況和蠟包的稱重情況,他和另一名男班員將一袋袋的橡膠防護蠟,挪動到傳輸帶上,由機器手統一碼垛,便于后續叉車操作。
起身走路的陳荊文不時地揉捏一下腰部,以緩解連續挪動蠟包后的不適。在特種蠟車間工作之前,他的腰部曾摔傷過,至今脊椎上還有一塊疤。
工作18年來,陳荊文始終以一種踏實肯干、敬業奉獻的態度對待工作,不管是在最初從事的鍋爐工,還是在聚丙烯包裝工時,他都因為工作認真負責,很快擔任了班長。2007年,他來到了特種蠟車間蠟包裝崗位擔任副班長。當時,蠟包碼垛全靠人工,一個人平均每個班能碼垛50多噸。2011年初,特種蠟車間新上全自動包裝系統,陳荊文下定決心要把設備弄懂弄透。
“公司上這套全自動包裝系統就是為了減輕大家的勞動強度,設備出了故障不能最快解決,現場就會一團糟,包裝工作也會回到從前。”帶著這個最樸素的想法,陳荊文潛心鉆研,多次實踐總結,熟練掌握了特種蠟全自動包裝系統原理,摸清了設備脾氣,解決了設備的主程序數據丟失、下料口限位開關故障、蠟包重量偏差等設備難題。每一次現場解決設備問題,對于陳荊文來說都是一次技術的提高。
5年多來,只要有需要,不管是上班不上班,陳荊文都會到現場盡力解決設備出現的問題。就在不久前的一個晚上,噴碼機出現故障,接到電話的陳荊文從家中趕來,他拆開噴碼機,仔細檢查,終于發現是接頭里黃豆大小的單向閥堵了,清洗后,找準正確位置,靠著彈簧的張力,小心地安裝好單向閥,噴碼機又重新恢復了正常。
談起對未來的想法,陳荊文說:“我希望公司發展穩定,只有公司這個‘大家’好了,我們個人的小家才能更好。作為我個人就是努力工作,帶領班組把各項任務完成好。”不管呆在哪個班組,陳荊文經常將自己的設備故障處理經驗傳授給同事們,使大家一起提高。而陳荊文帶出的徒弟鄭學華已擔任造粒一班班長,徒弟劉武也是班組的生產骨干。
“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獲,有本領就會有舞臺。”從最初的設備基礎資料都寫不好,到成為局“設備操作能手”、公司“勞動模范”,陳荊文腳踏實地、立足本職,在工作中不斷地挑戰自我,戰勝困難,在平凡崗位上閃光。
(河南油田 蔣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