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蒙古晨報報道,近期,隨著甘其毛都口岸煤炭進口量“井噴”,新增煤炭進口企業宛如雨后春筍般“冒泡”。
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市場供銷兩旺態勢的影響,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煤炭進口量連創歷史新高,目前已突破700萬噸。與此同時,新增煤炭進口企業宛如雨后春筍般“冒泡”,僅4月12日~13日,兩天之內就新增7家企業。目前,轄區從事蒙古國煤炭進口業務的企業數量達到70家,多為小微企業。
據介紹,新增企業“跑步入場”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煤炭價格上漲,企業利潤空間較大。由甘其毛都口岸進口的煤炭主要來自蒙古國南戈壁省的塔本陶勒蓋煤礦4號礦坑,煤炭的坑口價格約為320元/噸,進口后的市場價格穩定在800多元/噸,除去關稅和運輸、裝卸、存儲、外調等的費用,企業仍有可觀的利潤可圖。
二是蒙方限制中方企業在坑口裝車的數量,倒逼企業使出“分身術”。對于大部分小企業而言,每家每天在4號礦坑的裝車數不得超過5車,在查干哈達(位于蒙古國,屬于中方企業進口煤炭的中轉點)的裝車數不得超過15車。企業為了增加裝車數,實現利潤最大化,在現有基礎上又成立了小公司、子公司。
對此,烏拉特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把關與服務并重,推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監管機制。在加大進口煤炭中有毒物質檢測力度的基礎上擇優拒劣,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同時推行“非干擾、非侵入”執法模式,縮短監管周期,提高通關效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