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牽頭,聯合吉林石化、遼陽石化等共同完成的淤漿法PE(聚乙烯)催化劑放大制備及工業應用試驗項目,日前以綜合評分91.8分(優秀)的高分通過中國石油科技管理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驗收專家組希望該項目在后續研發中,持續優化催化劑性能,并在Hostalen工藝裝置上加快推廣應用。
“淤漿法PE催化劑放大制備及工業應用試驗的成功,使中國石油在淤漿法PE催化劑領域的開發實力獲得全面提升。”中國石油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杜吉洲希望項目各方攜手合作,利用這一催化劑的優異性能,在高端PE新產品開發領域貢獻力量。
據介紹, 項目組經過8年攻關,在催化劑的設計開發及新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突破: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淤漿PE催化劑PSE-100,打破了國外催化劑的壟斷,全面提升了中國石油在淤漿法PE催化劑領域的開發實力。該項目已獲國內外發明專利6件。
作為中國石油重大科技現場實驗項目,項目組與合作企業吉林石化、遼陽石化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全部研究內容,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吉林石油乙烯廠30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裝置完成了工業化應用試驗,共生產高密度聚乙烯產品1470噸,目標產品的性能指標符合高密度聚乙烯樹脂JHMGC100S產品Q/SY 1679-2014質量標準。
據了解, 近年來我國大量引進淤漿法PE生產裝置,產能增長迅速。中國石油引進的Hostalen工藝裝置有4套,總生產能力102萬噸/年。催化劑是開發高附加值化聚乙烯產品的核心技術,然而,目前生產管材等高性能產品的專用催化劑主要依賴進口。催化劑這一自主技術的缺失制約了高性能、高附加值PE產品的開發,同時進口催化劑的高昂成本也影響了企業的效益。
石油化工研究院聚烯烴研究室自2007年起,致力于高性能聚乙烯催化劑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他們通過對催化劑關鍵技術的不斷創新,形成了形態控制技術、第三組分調變技術、催化劑制備工藝技術等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經過無數次的催化劑創新研究和小試評價,經過多年的催化劑放大制備研究和中試聚合評價,經過不斷的工藝過程探索和產品性能研究,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開發出管材專用PE催化劑PSE-100。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