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林委員:應創新石油儲備模式 利用互聯網+石油產業鏈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集團董事局主席薛光林表示,現階段正是我們國家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的大好時機。因此,今年兩會的提案是"關于創新儲備模式,抓住低油價時機,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 薛光林表示,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告稱,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舟山、大連等8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為2860萬立方米。而目前中國消費石油每年達5億多噸,2860萬立方米只是個零頭,現有的石油儲備能力實在太低。 薛光林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到,其實,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在國家層面很早就有論述。早在2001年,"十五"計劃就明確提出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2001年至今,已經15年了,相比這十幾年來其他基建領域的突飛猛進,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速度相對并不快。到目前卻只建成了約2000萬噸的儲備能力。在國家戰略方面,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成立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而儲備建設資金又是來源于財政部,而且具體執行又是幾大國有石油企業,部門的協同和高效運作十分關鍵。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薛光林建議抓住當前低油價的有利時機,創新石油儲備模式,多管齊下,加速建立油氣戰略儲備。
第一,突破體制限制,充分利用現有民間儲油設施,把符合一定條件和實力的社會儲油設施納入到國家戰略儲備體系之中,迅速提升儲備能力。有研究顯示,我國擁有8萬余家民營石油企業,總儲油能力達到2.3億噸,但體制和政策原因使得這些社會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反觀歐美、日韓等國家,民間機構、商業石油公司都在其石油儲備中占有較大比例,其中美國民間儲備占其石油儲備總規模的 2/3,日本則占到46.4%。
第二,國家通過設立專項石油產業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勵民營石油企業服務國家,在海外收購油氣資源及生產區塊,利用民營油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靈活優勢,走出去,拿進來,儲起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建立油氣資源戰略儲備。
第三,國家一直鼓勵互聯網+傳統產業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在石油儲備與消費領域,鼓勵具備一定實體產業鏈和國際國內石油市場運作經驗的民營石油企業,創新石油儲備模式,利用互聯網+石油產業鏈,改變原先的單純現貨儲備模式,以現貨加紙貨相結合、儲備和消費相結合的模式,發揮專業運營優勢,利用創新的"眾儲"商業模式,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于民。 一方面,可以在實現大眾儲油的同時,創新石油消費體驗,引導消費,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石油流通體系,集合石油消費需求和相關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石油物流等大數據,解決石油能源行業供需匹配和協調發展問題。 另一方面,大眾儲油也可以吸納社會財富,以儲油的形式通過專業化紙、現貨操作,實現保值增值,為老百姓提供新的投資和財富增長渠道,讓大眾消費者可以分享到低油價以及國家能源和經濟發展的市場紅利和改革開放的成果,實現儲油惠民。 這樣不僅可以利用創新模式迅速提升石油戰略儲備規模,提高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為解決國家油氣資源安全供應問題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更加可以利用民營油企獨特創新優勢,促進石油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利國利民。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