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末以來,內外盤農產品期貨的價格均呈現大幅飆升走勢。在國內外大豆種植面積均出現較大程度減少背景下,美元不斷貶值、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等外部因素也為豆類價格上漲提供額外動能,并支持農產品價格完成了這一輪創記錄的漲勢。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利多因素漸漸地被市場走勢所消化,利空因素逐漸顯現,并且于近期成為主導因素。另外,隨著監管不斷加強,一些資金為了規避風險而選擇離場,流動性減弱對市場來說猶如釜底抽薪,使得市場跌勢加劇。
從美豆指數月K線走勢圖中可以看出,受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等因素影響,CBOT大豆期貨自2006年10月起CBOT大豆價格開始出現飆升,而且美元持續走軟及原油的凌厲漲勢也為大豆價格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期貨價格在超越前期的歷史高點之后,便呈現加速上漲之勢,直至美國次債危機全面爆發,商品市場紛紛大幅回落,但從圖中可以看到,此次大幅回調也僅僅是到了黃金分割的50%處,整體利多的基本面推動大豆價格重返升勢,再創新高。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主產區天氣情況出現好轉,從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大豆生長情況報告來看,大豆優良率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
另外,阿根廷農民長達4個月的罷工終于宣告結束,國際大豆供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來自供應方面的壓力也令CBOT豆類價格承壓。第三,受美國經濟情況惡化、CFTC監管加強及美元強勁反彈等因素的影響,大量資金離開原油市場,這促使原油價格自高位大幅回落,最終拖累CBOT豆類價格走低。
作為一個進口大豆依存度較高的國家,我國大豆價格注定擺脫不了外盤影響。另外,國內大豆主產區出現了罕見干旱,導致大幅減產,為國內大豆期貨漲勢注入了一針催化劑。不過,我國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及美國次債危機全面爆發引發了內外市場紛紛大幅回調,但供應偏緊的基本面情況仍被市場視作利多因素,這令大豆價格重返升勢,再創新高。但國內外大豆產量大幅增加已經是不爭事實,美元強勁反彈也毫無懸念,原油等外部市場的暴跌走勢為大豆價格下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技術面看,目前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已經跌破黃金分割的50%,預計后期將繼續下跌尋找支撐。
作為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品種,國內玉米價格并未像大豆那樣跟隨外盤劇烈波動,而是依然在其自身上漲通道內穩固運行。這種走勢和國家的調控分不開的。今年我國明顯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國儲大量的臨時儲備及不間斷的拍賣導致了玉米價格這種穩固上行局面。但國內其他農產品價格大幅下挫也對玉米價格形成拖累,從月K線走勢圖中看出,目前玉米價格已經跌破黃金分割的31.4%處,預計后期仍將繼續向下尋找支撐,關注其價格在其上升通道下沿處受到的支撐。
總之,現階段農產品供需情況已經改變。雖然短期的利多因素為市場帶來一定支撐,但長期來看,供應增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旦這些利多的情況發生改變之后,隱藏在其后的巨大的利空因素將繼續主導市場,不排除屆時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下挫可能。從外部市場來看,美元走勢依舊比較堅挺,而美國經濟前景堪憂,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懷疑,原油是否能夠持續高位運行。若原油價格出現大幅回落,農產品價格必然受到拖累,從而使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加劇。也許,此輪農產品牛市便就此完結。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