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起之后立即大落。紐約當地時間22日結束的交易中,國際油價創下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10月份交貨的合約報價每桶下跌6.59美元,收于114.59美元/桶,跌幅為5.44%。
此舉意味著,國際油價在22日短暫的暴漲跳上120美元/桶平臺后,立即重回110美元/桶平臺,繼續延續一個多月來的下跌走勢。
22日,是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除了紐約商品交易所創下自2004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外,倫敦洲際交易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10月份交貨的合約價同樣大跌,當日每桶下跌6.24美元,收于113.92美元/桶。
據了解,此次暴跌主要是受到美元走強、俄羅斯從格魯吉亞撤軍等消息影響。這輪原油的牛市持續了6年之久,在今年上半年更是連續沖高,達到前所未有的147美元/桶。然而,7月以來,由于世界經濟放緩等因素,國際油價已連續下跌。
對此,宏源證券研究所所長程文衛分析,油價及大宗商品牛市已經進入尾聲。
在高油價的大背景下,不僅美國等發達國家石油需求出現下降態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也出現類似情形。二季度,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3個百分點。
不過,美國投資大師“商品大王”吉姆?羅杰斯(JimRogers),23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表示,商品市場牛市尚未結束,近日油價回調僅僅是大牛市中的調整。他預測說,盡管未來油價可能下降至每桶75美元,但整體而言,今后10年內油價可能上升至每桶175美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