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昨天發布的 《2009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由于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市場震蕩,長期以來由發展中國家領跑的全球經濟增長將進入不確定性階段。報告預測2008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2009年將降至0.9%。發展中國家明年的增長率預測為4.5%,高收入國家將出現負增長。
世界銀行昨天還發布了《東亞經濟半年報》,指出東亞各國進入此次危機時的準備狀態遠遠好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
全球貿易1/4世紀來首次緊縮
報告預測,2009年世界貿易額預計收縮2.1%,是1982年以來第一次緊縮。發展中國家出口將大幅下滑。發展中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投資增長預期也會放緩——發達國家下降1.3%,發展中國家投資增長預期僅為3.5%,而2007年這一數據是13%。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當務之急是采取措施,減少危機對實體經濟和最貧困人口的影響,包括通過實施一些項目來完善公路、鐵路、學校和醫療系統。”
世行預計,未來兩年內的石油價格將會在每桶75美元左右。報告認為,盡管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利于支撐高油價,但由于歐佩克國家擴展石油產能非常困難,而且最近還在控制產量,因此未來短期內的油價應該會繼續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波動相對較大的水平。而從長期來看,隨著供需狀況的改善,油價會降低到50美元/桶左右。
報告還指出,與2008年相比,全世界食品價格預計將下降23%。報告指出,糧食供應未來20年將會整體供大于求。另外,由于利用糧食作物生產的生物燃料產量增加,導致食品價格對油價變動高度敏感,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除非新科技——包括開發生產生物燃料的非食品材料——使得利用糧食作物生產生物燃料的方式失去經濟價值。
東亞經濟狀態好于10年前危機
世界銀行昨天還發布了 《東亞經濟半年報》,指出當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時,東亞各國的準備狀態遠遠好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
報告中說,過去10年來,由于改善宏觀經濟和結構政策,加強銀行監管,以及改善私營部門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努力,公共財政、對外收支平衡和銀行企業的資產負債都得到了加強。不過,非居民投資者突然撤出流動資產,加上有些地方居民的資本逃離,把這些經濟體又推回到他們幾年前剛剛退出的危險區。
報告提出,東亞經濟在近期內存在巨大的下行風險,但只要東亞各國將出口轉移到世界上增長較快的地區,以內需代替外需,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就能更好地應對危機。
針對中國政府的“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該報告說,此類反周期性財政政策可以從保護基礎設施規劃和擴大瞄準型社會安全網著手,后者也可以發揮自動穩定作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