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的重創后,原油期價已經滑落到04年的水平,加之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缺乏信心,油價步入09年之后,基本圍繞40美元一線窄幅波動,處于底部運行的格局之中。但3月中旬以來,受美國多重刺激經濟舉措,美元指數大幅走低,美國股市的探低回升,原油期價創出年內高點,重回50美元重要關口。
對于近期原油的回升,筆者認為主要成因來自于美元的貶值,是通脹因素的重歸,而非經濟的真正好轉。3月份以來,美國的救市方案頻出:(一)3月初美國國會通過4100億美元的政府開支法案;(二)3月中旬美聯儲公布將收購至多3000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并將另購入至多7,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三)3月下旬美國財政部推出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剝離有毒資產的新計劃,新的公私合營計劃可能會從銀行購買1萬億美元的問題資產。三個部門三個方案的出臺,使得美國股市在急速探低后強勁反彈。短期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烘托了商品市場多頭氛圍。更主要是給市場注入了極大的流動性,直接導致了美元指數的大幅走低,通脹因素誘使期價走升。
影響原油期價最為根本的因素是原油的供求。而原油的需求的回暖真正要來自于經濟的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近期表示,全球經濟開始復蘇的時間可能會進一步推遲至2010年年初之后。盡管各國普遍在IMF的建議下推行了經濟刺激方案,但銀行業重組進程較為緩慢。由此IMF1月份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預計2009年全球經濟增幅為0.5%。就目前全球經濟中表現最好的中國來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理查德?赫德表示,中國第一季度GDP可能增長大約6.3%,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年低點6.8%。他同時表示,OECD在本月底發布的全球經濟中期報告中將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至6%-6.5%附近。所以,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仍不樂觀,復蘇有待時日,原油需求仍比較低迷。
從美國能源部最新公布的周度庫存報告不難發現,美國商業原油庫存(SPR除外)為35660萬桶,處于同期均值水平高位。當然影響原油期價因素還有很多,如OPEC的減產政策、基金持倉格局的變化以及地緣政治罷工等。尤其是CFTC基金持倉報告,它可謂油價的先行指標。雖然基金持倉總量有所下降,但凈多頭寸已經連續兩周大幅增持,市場做多的人氣明顯增加,也成為近期走升的直接動因。市場不乏利多因素,尤其通脹背景下,油價再創新低的可能性極小。
綜合分析看,近期各國政府救市政策的支撐,提振了市場信心,提升了原油期價。而全球經濟無法徹底復蘇的宏觀形勢下,原油期價難以真正扭轉弱勢格局,恐將維持長期底部震蕩的格局,預計區間在35-60美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