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最近兩個月內長時間穩定在每桶70美元上下的情況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已沒有了調整成員國原油日產量的動力。
本周三(9月9日),歐佩克將在維也納再度召開部長級會議。鑒于該組織去年底的連續減產舉動至今已將國際油價由去年的5年低位推高100%以上,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該組織調整產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復蘇初級階段謹慎為先
9月2日,歐佩克輪值主席、安哥拉石油部長瓦斯康塞洛斯表示,該組織將在本周的會議上維持目前的原油日產量配額不變。他也成為了目前公開承認將不會調整現有產量的歐佩克最高級別官員。但自從進入8月以來,來自沙特、卡塔爾和科威特等歐佩克成員國的官員就紛紛在不同場合提前“預告”了該組織的上述態度。
占據著全球原油供應量40%以上的歐佩克,仍然對國際油價擁有很大程度上的掌控權;而該組織去年10月和12月先后減產,累計削減420萬桶原油日產量的做法,也被證明為“卓有成效”。
西方媒體進一步預測稱,歐佩克維持現有產量是因為其認為目前的國際油價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一旦國際油價跌破每桶60美元,該組織將再度考慮減產;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盡管全球原油庫存高企,但已在2008年上半年的油價飆升過程中體會了原油期貨巨大獲利能量的歐佩克,將很難在短期內上調產量。
增產悄然進行
由于此前全球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原油價格暴跌嚴重沖擊了絕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歐佩克目前已經開始實施“事實上的增產”。數據顯示,該組織今年8月平均原油日產量達到了2605.5萬桶,較目前名義上2484.5萬桶的日產量提高了120萬桶以上,這意味著,歐佩克此前累計減產額度的實施程度已降至70%左右。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卜若柏表示,上述數據并不會引起市場的恐慌,因為歐佩克在其此前的多次產量調整中,基本不會100%地實施,而該組織在今年上半年對420萬桶減產計劃的忠實執行,則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特殊的反應”。
此外,卜若柏還認為,沙特為歐佩克設定的75美元每桶的目標價位“十分恰當”,既滿足了歐佩克成員國自身的獲利要求,也避免了因原油相關生產利潤大降引發生產設備持續大量減少,同時還保證了全球經濟的復蘇趨勢不會受到高油價的拖累。
此前,全球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之間曾圍繞著“國際油價合理區間”這一問題展開爭論,消費國群體認為的理想價格區間在每桶60-70美元之間,而以歐佩克為首的生產國群體則將70-80美元當作維護自身利益的目標區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