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以來,全球“匯率戰爭”之聲不絕于耳。其關鍵之處在于,由于市場認識到美聯儲將會重啟量化寬松政策以刺激經濟,從而推動美元大幅貶值。目前國際大宗商品普遍以美元計價,即使其他客觀條件不變,當商品價格逐步向其價值回歸時,整個市場勢必會進行一定調整,因而引發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以及短期商品呈現出的陽性反應,價格被逐步推高。
從整個商品市場來看,在流動性充裕的利好推動下,國際購買力趨強,促使高風險資產及炒家熱錢積極地轉向正向市場。但長遠來看,匯率改革是雙向的,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暫時不能承受貨幣的大幅上升沖擊,國家勢必會進行調控,因此,政策層面并不支持長期持續看漲商品價格。
從政策策略手段上來看,目前各國正在努力釋放避免“貨幣戰爭”發生的信號。溫家寶總理5日會見歐元集團“三駕馬車”時指出,歐盟應客觀公正地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同時,日本央行出臺措施,宣布將指標利率目標從0.1%調降至0—0.1%的區間,維持利率于零水準,直到物價穩定為止。日本央行同時推出新的資產購買計劃,該計劃包括一項總額為5萬億日元的基金,用于新購資產。IMF總裁卡恩7日表示,巴西采取行動應對巴西里亞爾升值“雖然是潛在危險,但IMF將提出建議避免貨幣戰爭發生”。由此可見,貨幣之間的相互貶值將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給整個新興體國家經濟帶來警惕信號。
從國際原油市場來看,可以說商品有限而貨幣是無限的。從整個市場結構而言,原油庫存水平過高以及產能過剩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這成為未來基本面制約原油價格上漲的兩股重要力量。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新興國家對油品的剛性需求提振了市場價格,在10、11月份的油品需求空檔期對油價形成支撐。此外,法國港口的持續罷工、不如人意的美國失業報告促使市場對美聯儲追加實施寬松政策的臆測加強,美元存在加速走低的可能。這些炒作題材近期仍會對市場走勢產生推動作用,左右價格。
綜合而言,國際油價在突破前期83美元/桶高點,并且伴隨著價格向價值回歸調整的過程中,市場整體氣氛已經被調動起來,在美元扭轉其跌勢之前,整個油品市場將持續存在著明顯的支撐,為第四季度油價走強打下良好基礎,后期油價有望邁上90美元/桶臺階。與國際油價相關性較高的國內商品燃料油期貨,主力1101合約低洼圖形已經形成,后期將向上突破,進入4600—4700元/噸區域波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