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街上汽車的數量來看,旁觀者也許會認為,每桶120美元的油價在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沒有被當作一回事。
事實上,油價上漲已經在影響中國的石油需求。但需要告誡的是:專家們表示,由于中東發生的事件,中國的原油進口實際上可能增加,至少在近期是如此。
究其原因,中國正在大量購買海外原油,以建立該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這是一個操作隱秘的項目,到2020年將儲存8500萬噸原油(相當于大約5.95億桶),足夠在緊急情況下滿足3個月的國內需要。
中國企業還有“商業儲備”,截至2010年底,這些儲備的總量達到1.68億桶。根據外媒計算,建立這些儲備意味著,中國在2010年頭8個月每日囤積逾50萬桶原油。
雖然中國政府并不披露何時為戰略儲備注油的信息,但官方媒體表示,今年將“加快”這方面的工作,從而可能使中國石油進口創下新高。中東事件以及有關未來油價會更高的預期,將進一步加快囤積行為。
美國劍橋能源咨詢公司(IHS Cera)在北京的主管嚴克風表示,中國戰略儲備的影響將特別顯著,因為去年調用了一部分儲備。中國政府急于在2010年底實現能源目標,曾引發基層對柴油的巨大需求,以用于發電機,規避政府的能源控制。
“2010年第四季度,原油庫存降幅非常非常大,因此不管有沒有中東事件,他們都需要重新注滿油罐……另一個因素是,我們可能看到一些(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儲備油罐在2010年完工。”嚴克風估計,本季度中國可能向儲備中注入數百萬噸原油。
因此,即便價格上漲或許抑制了加油站的需求,但中國的短期需求可能相當高。通脹也有一個角色:中國周日上調了成品油價,但政府表示,由于通脹擔憂,漲價幅度低于應有水平。如果在未來幾個月,通脹繼續成為一個問題,政府可能會推遲調整成品油價(從而迫使煉油企業虧本運營)。那對煉油企業是個壞消息,但對北京的出租車司機是好消息。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