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原油一度突破100美元大關,自10月以來國際原油累計上漲幅度已經超過20%。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于:國際原油近期緣何大漲、這種上漲能否具有持續性以及原油的強勢能否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地緣政治是導致本輪油價上漲的核心因素。促使本輪油價上漲的因素可以概括成如下幾點:(1)伊朗核危機所引發的戰爭風險。美國對伊-朗未來開戰的預期使得人們擔憂未來石油的供應會出現中斷。伊朗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9月原油產量占歐佩克總產量的12%。一旦伊朗處于戰備狀態,那么石油的供應將會出現較大的缺口。前期利比亞戰亂時原油價格也曾出現過短期的暴漲,而利比亞在歐佩克的日產量中占比僅為2%。(2)季節性消費需求拉動與原油低位庫存影響。目前北半球已經進入冬季,取暖油即將進入消費高峰。況且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美國是近5年來最冷的一年,這使得原油的庫存近期出現了明顯下降。(3)投機基金所致。非商業性持倉代表了基金、機構等主力資金的動向,從紐約原油期貨持倉情況來看,非商業性空頭持續減倉也是促使本輪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伊朗局勢決定后期油價走勢,但大幅上漲概率不大。我們判斷的依據主要如下:(1)從原油市場基本面來講,全球供需相對平衡。(2)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增速已現放緩苗頭,全球經濟的放緩將會減少原油的需求。(3)目前歐債危機等風險性事件仍然存在。(4)美元后期走強的概率極大。因而我們認為原油價格后期主要的運行區間在80美元~100美元之間,不排除由于戰爭因素的操作短暫上沖到110美元附近。
全球經濟增速下滑成為看淡大宗商品的最主要因素。今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下跌趨勢明顯,表面上的原因是歐債危機等一系列風險事件不斷,其內在的原因是投資者擔憂未來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導致大宗商品需求較少所致。瑞銀日前公布了對未來兩年世界經濟的最新預測,將歐元區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估值從增長1.0%下調至僅增長0.2%,并預計2012年上半年歐元區會陷入衰退。此外,瑞銀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3%,中國則為8.3%。相比今年9.0%的經濟增長預期,8.3%的數據已經弱了很多。預期與實際需求都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如果投資者預期經濟不好,商品價格會因此下跌;然后會反映到實際需求上,如果需求出現了實質性的下跌,也會給商品價格帶來壓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原油短期的上漲主要是基于地緣危機等政治性事件所引發,后期大幅上漲的可能并不是很大。大宗商品由于全球經濟的放緩、美元重回強勢及歐債等風險事件的存在,后期走勢仍不容樂觀。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