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月29日)歐市盤中,國際油價"暫時"企穩,因美國和歐洲氣溫變得寒冷,使得取暖方面的需求有望增加。不過由于產量接近紀錄高位引發擔憂,漲勢可能被削弱。自2014年年中以來,產量過剩已經打擊油價下跌三分之二。
交易商稱,油價上漲主要歸功于歐洲和北美天氣變冷,一改初冬異常溫暖局面。據MDA天氣預報稱,未來6-10天美國東海岸地區將可能降溫。該地區是決定取暖油需求的主要區域。
歐洲方面,據路透氣象數據顯示,到1月1日歐洲大陸平均氣溫將從接近6.5攝氏度(較往年平均氣溫偏高4度)降至更為正常的2度水平。
盡管冬季需求可能會給油價帶來短期支持,但投資者仍擔心,在全球產量仍處于或接近紀錄高位的情況下,整體需求增長將遭受沖擊。
“需求面并未支持重回更高油價的環境,”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Group)表示。
石油分析機構JBC Energy表示,10月歐洲的油品需求已轉為較上年同期下滑,為10個月來首次,中國的柴油和汽油需求增長亦趨緩。
石油交易的一大改變,在于美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后,美國WTI原油較布倫特原油本月轉為溢價。
分析師預期,這種價格結構還會持續,尤其是如果全球市場苦于需求放緩及石油持續過剩,且美國國內供給收緊。
北京時間16時54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14%,報36.67美元/桶;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33%,報36.92美元/桶。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