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我國將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對外資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這標志著我國石油石化領域全面對外資開放。我國的石油石化企業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全方位的競爭。
目前,在《財富》雜志排名中被列入世界500強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已全部在我國投資建廠或設點,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巴斯夫、杜邦、拜耳、道化學等跨國公司,大多已全面進入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進入除批發以外的上中下游各個領域。我國的石油石化企業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全方位的競爭。
事實上,近年來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在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駐步不前,但在華業務卻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因此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投資戰略,提升中國業務在各自經營戰略中的地位,將對華投資確定為亞洲發展戰略的重點,并將中國業務融入其全球化發展的格局中。跨國石油石化公司隨著對華投資信心的不斷增強,在我國的投資也由過去的小規模、短期性和局部投資,轉變為當前更具主動性、戰略性和長遠性的全面大規模投資;既投資于上中下游的最終產品,也投資于相關的中間產品;既投資于生產性項目,也投資于銷售、儲運等配套項目,逐步形成產業鏈并趨于完善。此外,隨著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外資開放期限的臨近,與石油石化相關的物流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許多跨國公司已先后在遼寧、天津、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大規模投資建設石油石化倉儲物流基地。而且,跨國石油石化公司為便于將在華企業真正納入其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近年來在華投資項目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控股或獨資的方式,尤其是在我國已基本完全開放的下游化工領域,外方控股和獨資的項目日漸增多。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使我國市場對跨國石油巨頭沒有吸引力,因為這些企業不會愿意把高價油運到我國再以低價賣出,因此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國內企業威脅不大。但隨著我國加入WTO后的過渡期即將結束,石油石化工業將進入完全市場化環境,面臨著空前嚴峻的挑戰。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石油石化行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實力,但與世界著名的石油石化公司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例如我國石化的煉油能力、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僅為殼牌公司的66.6%、38.9%、27.9%和7.0%,與BP和雪佛龍等公司的差距更大。此外,我國的煉油裝置平均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低。進入21世紀后,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搶占先機,跨國石油石化公司進行了全球性空前規模的大兼并、大聯合和大重組,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其成功經驗和許多做法都很值得借鑒。
首先,跨國石油石化公司近年來在上游油氣勘探領域正在實施三大戰略轉移:一是從以石油為主向油氣并重轉移,天然氣產、運、銷、用一體化已上升為不少公司的主要業務板塊;二是勘探開發的重點區域從歐洲北海、美國、亞太等地區向中東、非洲、中亞和俄羅斯等地轉移,并從陸地向海陸并舉轉移;三是投資重點轉移到大型、低成本、有增長潛力和高回報率的油氣區域和油氣項目上,由此推動了大型油氣管線的建設。其次,在煉油與油品營銷領域,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則加強了工藝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進入新世紀以來,跨國石油石化公司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為緊跟我國市場的發展變化、更快更好地提供“中國式”的產品和服務,跨國石油石化公司相繼在華投資興建研發中心,加快實現產品本土化開發,并為其在華的經營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穩步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對石油石化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汽煤柴需求量將為1.85億-1.89億噸,乙烯需求當量將達到2500萬-2600萬噸。巨大的石油石化產品需求潛力,將為我國石油石化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做大總量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和良好的市場條件。
在成品油批發市場開放后,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當務之急,是要統籌解決擴大規模與銷售能力相對薄弱之間的矛盾以及油品質量升級和化工用油生產之間的矛盾,抓緊完成產品和運行結構的調整,降低成本,在主要市場地區實現“管道輸送+終端配送”的兩段式現代化分銷調運模式,構建具有獨特優勢的銷售網絡體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目前,在《財富》雜志排名中被列入世界500強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已全部在我國投資建廠或設點,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巴斯夫、杜邦、拜耳、道化學等跨國公司,大多已全面進入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進入除批發以外的上中下游各個領域。我國的石油石化企業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全方位的競爭。
事實上,近年來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在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駐步不前,但在華業務卻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因此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投資戰略,提升中國業務在各自經營戰略中的地位,將對華投資確定為亞洲發展戰略的重點,并將中國業務融入其全球化發展的格局中。跨國石油石化公司隨著對華投資信心的不斷增強,在我國的投資也由過去的小規模、短期性和局部投資,轉變為當前更具主動性、戰略性和長遠性的全面大規模投資;既投資于上中下游的最終產品,也投資于相關的中間產品;既投資于生產性項目,也投資于銷售、儲運等配套項目,逐步形成產業鏈并趨于完善。此外,隨著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外資開放期限的臨近,與石油石化相關的物流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許多跨國公司已先后在遼寧、天津、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大規模投資建設石油石化倉儲物流基地。而且,跨國石油石化公司為便于將在華企業真正納入其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近年來在華投資項目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控股或獨資的方式,尤其是在我國已基本完全開放的下游化工領域,外方控股和獨資的項目日漸增多。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使我國市場對跨國石油巨頭沒有吸引力,因為這些企業不會愿意把高價油運到我國再以低價賣出,因此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國內企業威脅不大。但隨著我國加入WTO后的過渡期即將結束,石油石化工業將進入完全市場化環境,面臨著空前嚴峻的挑戰。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石油石化行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實力,但與世界著名的石油石化公司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例如我國石化的煉油能力、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僅為殼牌公司的66.6%、38.9%、27.9%和7.0%,與BP和雪佛龍等公司的差距更大。此外,我國的煉油裝置平均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低。進入21世紀后,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搶占先機,跨國石油石化公司進行了全球性空前規模的大兼并、大聯合和大重組,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其成功經驗和許多做法都很值得借鑒。
首先,跨國石油石化公司近年來在上游油氣勘探領域正在實施三大戰略轉移:一是從以石油為主向油氣并重轉移,天然氣產、運、銷、用一體化已上升為不少公司的主要業務板塊;二是勘探開發的重點區域從歐洲北海、美國、亞太等地區向中東、非洲、中亞和俄羅斯等地轉移,并從陸地向海陸并舉轉移;三是投資重點轉移到大型、低成本、有增長潛力和高回報率的油氣區域和油氣項目上,由此推動了大型油氣管線的建設。其次,在煉油與油品營銷領域,跨國石油石化公司則加強了工藝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進入新世紀以來,跨國石油石化公司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為緊跟我國市場的發展變化、更快更好地提供“中國式”的產品和服務,跨國石油石化公司相繼在華投資興建研發中心,加快實現產品本土化開發,并為其在華的經營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穩步快速發展階段,國內對石油石化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汽煤柴需求量將為1.85億-1.89億噸,乙烯需求當量將達到2500萬-2600萬噸。巨大的石油石化產品需求潛力,將為我國石油石化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做大總量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和良好的市場條件。
在成品油批發市場開放后,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當務之急,是要統籌解決擴大規模與銷售能力相對薄弱之間的矛盾以及油品質量升級和化工用油生產之間的矛盾,抓緊完成產品和運行結構的調整,降低成本,在主要市場地區實現“管道輸送+終端配送”的兩段式現代化分銷調運模式,構建具有獨特優勢的銷售網絡體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