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消息,在兩岸的產業合作進一步走向深化以后,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再次被提上日程。
21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宣讀了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共同建議,其中就表示要鼓勵兩岸企業合作開發油氣資源。這并不是首次提起同樣話題,早在今年6月,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就表示,他在與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會談時提議兩會應盡速就“兩岸海域油氣共同合作勘探”進行商談,陳云林對此表示關注。
不平坦的合作之路
事實上,兩岸能源合作由來已久。據《廈門商報》報道,早在1993年,臺灣“中油公司”便成立OPIC(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進行兩岸合作探勘。2002年,OPIC與大陸中海油公司正式簽署“臺潮石油合約”,并在維京群島成立“臺潮開發公司”,展開兩岸油氣共同開發計劃。2005年,兩家公司在臺灣海峽南部一處盆地鉆探了一口試采井,但未發現石油。此后,由于兩岸關系緊張,雙方都未能鉆探第二口試采井。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后,隨即指示有關部門,針對兩岸油氣開發合作進行研究。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認為,由于兩岸對于油氣資源的需求都很強烈,因此合作開發油氣資源,有著極大的經濟意義。
據報道,臺灣島內石油資源十分匱乏,原油日產量約1000桶,而原油消費量為每天87.6萬桶。臺灣約有97%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而石油進口高達99.8%,天然氣也有90%需要進口。因此臺灣總是會尋求多種方法以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
盛九元表示,由于油氣資源比較敏感,不是一般的商品,必須得到政府的授權,因此兩岸合作開發油氣資源就表明兩岸合作中取得了很大突破。
“為了確保油氣資源開發的穩定性,兩岸必須建立一個機制化的框架,把能源合作納入其中,以實現穩定性,不受政治的影響。”盛九元說。
“三通”使兩岸分工更合理
21日發布的共同建議也表示,為解決兩岸經濟交流中的問題,擴大兩岸經濟互利合作,按照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步驟,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此外,共同建議還表示,要加強兩岸產業界交流和溝通,建立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逐漸形成合理的兩岸產業分工合作布局。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陸臺商正在遭遇不小的經營困難。全國臺企聯一直在致力于推動大陸臺商向中西部轉移,在轉移中實現轉型升級,同時拓展大陸的內需市場,從出口轉向內需。全國臺企聯會長張漢文表示,之前內陸城市雖然制造成本較沿海地區低,但是運輸成本相應較高。“直航后,內陸城市的優勢也會凸現出來,下一步相信能更好地分散經營地區,降低各種成本。”
與此同時,盛九元說,“三通”會推動兩岸分工更加合理。“過去由于沒有“三通”,臺灣產業轉移到大陸,必須要來一起來,否則交易成本運輸成本就很大。”而現在,盛九元表示,就可以把中間過程留在大陸,兩頭在臺灣。
21日中臺辦主任王毅宣布的10項涉臺措施中,第一條便是要支持大陸臺資企業發展,表示大陸扶持中小企業的財稅、信貸政策,同樣適用于臺資中小企業。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大陸擴大內需的建設工程和項目。
來源:有關媒體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