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月,金陵石化平均船運原油途耗下降到3.5‰,低于額定途耗1個千分點,按這段時間的船運量計算,等于增收140噸原油。
隨著集團公司管道輸送業的發展,船運原油的比重在不斷縮小。金陵石化公司去年通過內河船運進廠原油40余萬噸,與其1000萬噸以上的原油進廠量比,數量不大,但船運途耗率卻是管輸途耗率的數倍。按船運額定途耗4.5‰計算,40萬噸原油就意味著損耗1800噸原油,價值數百萬元。為將船運損耗降到最低,該公司去年12月成立了由計劃部門牽頭負責的降低原油途耗工作小組,統籌管理原油進廠環節,使原油進廠的一些操作細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加熱是原油接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今年,金陵石化對原有節能分解指標進行了相應調整,根據不同氣溫條件確定加熱時間,從而確保了檢測需要的原油溫度,提高了各類檢測數據的準確度。油罐切水工序全憑肉眼觀察,以往操作中為縮短該環節時間,閥門往往會開得很大,增大了“跑油”的風險。如今閥門開啟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杜絕了節水環節中的“跑油”現象。金陵石化今年還進一步加強對運輸方的管理,對原油運輸船只從專船專用,具備有效加熱設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運輸方因此更新了部分船只,并在船上增加了環形加熱設施,從而解決了冬季原油“掛船壁”的“頑癥”。這些細節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船運原油進廠的途耗。今年氣溫最低的一季度,該公司船運油耗同比下降約30%。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