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條”有針對性
在業內,齊放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去年,在盤錦舉行的中國民營石油化工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他提出的某些觀點,觸發了業內外的一個大討論。而此番政府在現階段出臺“新36條”,有助于解決以往的爭論。
齊放說,關于國企與民企關系的觀點,一直很有爭議。去年,中央4萬億拉動資金,國企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在房地產、鋼鐵、煤炭等行業相繼出現了國有企業擠壓民營資本的行為,這顯然與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形態的有效組成部分的民營經濟地位極不相符合。
他強調說,無論是“國進民退”還是“民進國退”,關鍵是看是否更能適合我國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而“新36條”的推出,這是有針對性的,表明了中央政府已充分認識到當前經濟結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他認為,當前更全面地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市場活力主體,這有助于中國經濟持久、健康的發展。
門檻依然很高?
記者注意到,在這次出臺“新36條”中,政府特別要求規范投資準入門檻的設置。而具有投入大、風險大的石油行業,被一些專家視為“自然壟斷”。即使新準入條件出來,是否實際門檻依然很高。
“對這個問題應該作一個科學的分析與判斷。”齊放指出,“目前,多數民營石油企業規模小、資本弱,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地位,但這不是主要問題。而關鍵的問題在于,民企能否像國企一樣得到公平的分配,分享國家的資源要素。”
他進一步闡述,事實上,很多壟斷行業難以進入,并不完全是“門檻”原因造成的,多數國企的強勢不是靠“門檻”,而是靠資源壟斷,靠政策支持而形成的競爭優勢。
“門檻”準入,這并不能代表民營石油企就能在這一領域站住腳跟。齊放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是小姐,一個是丫鬟,沒有一個公平的定位,沒有站在一個公平的起跑線上,即便準入“門檻”放開,也不能解決目前存在的根本性問題。目前,民企拿到原油進口資質牌照,但仍無權將原油賣給想賣給的商家;民企想進入原油勘探,而國內油田早已劃入三大石油巨頭手中。
發展困局打破?
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被業界稱為“非公經濟36條”。而5年后,再次出臺“新36條”,這是否可以有效破解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局。
齊放認為,“新36條”是中央發出再次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信號,與“非公經濟36條”相比,無論在進入領域范圍還是進入的市場程度,都有很大提高,這對當前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揮都是一個利好。
他強調,無論是“新36條”還是“非公經濟36條”,都屬于國家政策性層面,在落實到具體實施時,各政府主管部門要協同配合,把這些指導性新措施朝著可操作的層面推進,并要與國企改革、壟斷行業的改革結合起來,最大化地配置市場資源,加快推進市場化進程。
他提出,在當前國家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下,民營石油企業憑借自身的實力與優勢,可以在國內原油儲備、成品油配送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可以在國際石油貿易、區塊獲得等方面彰顯新的活力。
“打破現階段體制弊端、突破市場制度壁壘,實現國有民營石油業的和諧發展,與國企參股重組,不失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最佳的抉擇。”齊放深思熟慮地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