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新36條”文件發布后,民營企業在石油儲備領域率先有所斬獲。昨天,記者從易貿資訊獲悉,國家石油儲備中心近日舉行利用社會庫容存儲國儲油的資格招標,6家中標企業中3家為民營企業,這也是國家石油儲備體系首次向民企開放。
此次招標由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委托中招國際招標公司組織,全國共有70多家民營和地方企業參與,經過篩選共有8家符合資質的企業參與競標,分別是寧波大榭開發區恒信燃料有限公司、山東晨曦集團、蓬萊安邦油港有限公司、萊州東方石油化工港儲有限公司、舟山世紀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舟山金潤石油轉運有限公司、浙江天祿能源有限公司和煙臺港集團。
入圍的這8家企業,都擁有油庫和碼頭,其中最大的油庫81萬噸,最小的油庫也在13萬噸以上。而依據相關規定,承擔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企業,除必須具備一定規模的碼頭、10萬噸以上油庫以外,還必須達到每個儲罐容量在1萬立方米以上的要求。
經過激烈角逐,6家企業獲準參與國家石油儲備,其中蓬萊安邦和萊州東方為央企下屬公司,煙臺港屬地方國企,舟山世紀、舟山金潤、浙江天祿為民營企業。
6家中標企業的總庫容能力為150萬立方米,相當于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庫容的一半。據透露,上述150萬立方米庫容預計耗時180天注滿,政府部門將與中標企業簽訂兩年租賃合同,每月每立方米租金統一為17元。照此計算,這些閑置的倉儲能力兩年可獲得6億元的油儲租金。業界預測,國家石油儲備中心今后還會陸續舉行多輪招標,更多民企將參與國家石油儲備計劃。
此前,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民營企業的訴求,并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兩度提交《關于加大進口石油建立國家能源戰略儲備機制的報告》,建議“把民間閑置油庫納入戰略石油儲備之中,減少國家資本投資,防止重復建設。”在“新36條”出臺后,該項建議終于得以落實。
數據顯示,我國民營石油企業2.3億噸的總儲油量中,能夠得到充分利用的庫存容量僅為幾十萬噸,不到總量的百分之一,剩余的庫存容量都被閑置,而且每年的維護、管理需要高昂的費用。
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也表示,此次招投標有望形成雙贏的局面,既能增強國家石油儲備能力,又能拓寬民營油企的發展空間。參考歐美和日本經驗,中國石油儲備體系設計為四級,分別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地方政府石油儲備、國有石油公司商業儲備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儲備。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