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國慶長假還未結束,位于大慶油田中部的生態建設工程示范區就已經機聲隆隆。百臺大型挖掘機械和運輸車輛挖溝造渠、川流不息。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年初以來,僅生態油田示范區一項就已經平整地形261公頃,回填土方約100萬立方米,鋪設連湖蓄水管網5.5公里;涵養濕地面積87.8公頃;栽植樹木約20000株,自繁草葦58.6公頃。
在大慶油田長垣產能區域主干路上穿行,映入眼簾的是濃濃綠意。這條“生態長廊”南起杏南油田,中到油田生態園,北至喇嘛甸油田,規劃區域總面積約900平方公里。大慶油田正在這里分期、分批進行植被恢復和生態保護,目前已初具規模。
石油勘探開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與環境保護堪稱一對矛盾。然而,在大規模開發建設50年后的今天,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大慶油田,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生態油田”。
大慶油田總經理王永春說,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提到發展戰略的高度,認真實踐“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這也是履行國有大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一組數字 一份責任
大慶油田有油水井6萬多口,每年產生含油污水4億多立方米、廢棄泥漿40萬立方米、燃燒煙氣60多億立方米,有各類噪聲源點4900多個。“如果處理不當,大慶就會變成遍地油污的爛泥塘。”油田質量安全環保部副主任匡麗說。
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大慶油田逐步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們從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治理老污染源、避免產生新污染源、改善油田生態環境、加強環保科研等5個環節入手,把綠色環保意識貫穿油田勘探開發的全過程。特別是近年來,油田以建設“綠色油田”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先后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5大類環保工程,為推進綠色油田、生態油田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碧水工程。新建和改造污水處理站63座,完善污水調水管網673公里,配備井下作業污水回收裝置262套。目前,大慶油田已建成含油污水處理站163座,污水處理能力達293萬立方米/日,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污水處理系統和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示范區,經過處理的含油污水全部安全回注地下。在做好工業污水處理的同時,油田還非常重視對地表水和水源地的保護,投資1.7億元建設了日處理8萬立方米的西城區城市污水處理廠;投資1.66億元對大慶水庫進行改造;投資3億元對容納生活污水的周瞎泡等6個泡沼進行綜合治理。
藍天工程。改造加熱裝置燃燒器和供氣工藝,改造鍋爐的燃料供給系統、排煙系統,工業鍋爐和加熱爐全部使用清潔燃料,煙氣達標排放率100%。在主城區實施了集中供熱工程,建設了讓乘地區以煤代油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和區域集中供熱工程,取消燃油鍋爐房118座,停運燃油鍋爐590臺。
安靜工程。對98座值班室和油水泵房進行了隔聲降噪處理,對場站的注水泵房、輸油泵房等重點發聲源采取安裝隔音門窗、吸聲屏等措施,阻斷了聲音的擴散和傳播。
固廢資源化工程。對廢棄泥漿等固體廢棄物采取了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建成了規范的工業固廢處置場1座,服務期限達到20年,油田工業固化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率達到100%。
生態改善工程。承擔了西城區等數十項城市重點生態綠化建設及養護管理,植樹910萬株,種植花卉82萬平方米,種植草坪83萬平方米,栽植綠籬8.2萬米,新增各類綠地1435公頃,建成了20余座生態園。
綠色行動,帶來的是油田面貌的巨大變化:綠地多了,植被美了,花兒更艷麗了,空氣更清新了。如今,油田的綠化覆蓋率已達到37.4%。2009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61天,優良率達到98.9%,在我省名列前茅。
一片新綠 一份承諾
地處松嫩平原腹地,面積6000平方公里的大慶油田中部是大慶的主力產油區,這里曾經是一片荒原。
為了恢復這里的植被和生態,大慶油田人發揚了當年的會戰傳統,在百里堿灘上又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生態建設大會戰。他們全面規劃,重點推進。各單位在保證油田生產的前提下,利用專業性閑置、季節性閑置、生產性閑置的設備,充分發揮人員和設備的能動性,有組織、有計劃、有標準的開展場地平整、湖泡清淤、土方拉運等會戰。
在生態區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全面展開了禁牧禁荒。使一片片光禿禿的堿灘披上了綠裝。數百個寸草不生的取土場,平整后成了新苗圃。
過去胡亂丟棄的建筑垃圾,通過十幾個新建的垃圾粉碎場得到了再生利用。僅去年,就有上百萬立方米粉煤灰、廢棄混凝土碎塊、舊毛石、廢棄油井濾料、固化后的泥漿,用于加固井場與進井的道路;50多個昔日的垃圾場、臟溝、臭水泡,如今已變成整潔干凈、綠樹掩映的生態園。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