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過后的首個工作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送出了一個姍姍來遲的降價好消息。好消息雖好,由此引發的疑問也不少。
為何現在才下調
對于這次成品油下調,市場已經等待了一年之久。最近一次成品油價格下調需要追溯到2010年6月1日,國內汽、柴油價格分別下降0.17元/升和0.19元/升。
之后,國內又經歷4次成品油調價,但均為上調。汽油價格累計上漲了1.05元/升;柴油價格累計上漲了1.09元/升。如果按私家車油箱容量為60升來算,四次成品油漲價之后,每加滿一箱油要多花63元。
連續的漲價已經讓國內消費者產生了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的印象。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按照現行定價機制,國際市場某種原油某一天或某幾天價格變化較大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不會調整,只有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家才會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主要為了避免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導致國內油價頻繁調整。
他說,近日才達到4%的調價邊界條件,國家因此決定適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油價還會再降嗎
成品油價16個月來首次下調,對于成品油價后期走勢,國內專家普遍預測下跌空間有限。
韓曉平稱,近日國際油價出現反彈,原因在于冬季采暖又開始了,所以此番發改委下調的油價能不能維持下去很難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原油的后市仍取決于歐債問題,“如果歐債問題進一步惡化,原油價格就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但歐債問題一旦穩定,原油價格還將掉頭上漲。”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大宗商品將連跌三年,國際油價將跌至40美元上下見底,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空間很大。
為何“漲多跌少”
曹長慶稱,自2008年底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了16次調整,其中10升6降。
自8月份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快速下跌,但國家發改委直到現在才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有網民質疑國內油價“漲多跌少”、“漲快跌慢”。針對這種疑問,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漲快跌慢”的問題完全不存在。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在成品油調價操作中,每逢國內油價需上調時,因要考慮對下游行業影響以及通脹壓力,國家不僅適當控制調價幅度,還經常推遲調價時間;每逢國際市場油價大幅下跌時,國家即按當時國際市場油價與上一次調價時水平所對應的降幅及時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
“從國內市場看,為減緩國際油價上漲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國家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適當調控,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應提高70%以上,但實際僅上調了50%左右。”
油價到底該怎么定
韓曉平認為,目前的油價機制有問題,首先以三地價格為依據的規定本身就不合理。因為,中國石油進口不一定是從這三地,還有別的地方。
“新的定價機制需要內外兼顧。”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我國現行的價格管理辦法是與國際石油市場掛在一起的,但與國內的石油市場是相對脫節的,也就是說,價格測算公式里沒有考慮任何國內市場因素。
這就造成了當前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按照“調價規則”卻需要降價的矛盾。這歸根結底在于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參考的周期過長,使得國際市場的變化不能及時有效地傳導到國內。
不少業內人士呼吁,成品油調價參考的周期可以從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調價參考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可以收窄至4%以下。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