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曹軍
隊伍人數:9人
平均年齡:35歲
作業地點:冀東油田
“最近發現了一個新油層,藏在4495米到4496米之間,只有一米半的距離,稍不留心就會漏卡。”11月14日,在高42X1井場錄井值班房門前,長城鉆探錄井冀東項目L10228隊隊長曹軍告訴記者。
L10228隊正在為預探井高42X1井提供錄井服務。雖然鄰井資料少,但曹軍憑借多年施工經驗為甲方找到了新油層。
新發現對于L10228隊來說并非個例。2008年進入冀東市場以來,L10228隊經常能在錄井服務中發現油氣顯示。這樣的“意外”多了,L10228隊的名氣就越叫越響,以至于甲方一打探井,就點名要求這個隊提供錄井服務。L10228隊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錄井專業戶”。4年多來,這個隊的巖屑和電測符合率達90%以上,比探井規定的符合率高15%。
為探井提供錄井服務,最考驗隊伍的綜合能力,也最鍛煉隊伍。由于施工和帶隊伍經驗豐富,這個隊還是長城鉆探冀東項目錄井人才成長的搖籃。除了崗位成才這個因素外,L10228隊還有一套把“每名員工都培養成骨干”的帶隊經驗。這些經驗已經在這個隊形成了規范和制度。
第一項是談心制度。針對剛到外部市場、不能安心工作的新員工,隊干部與新員工結成對子,通過談心讓員工“穩住心神”,盡快適應外部市場環境。地質工楊遠龍2010年從渤海大學畢業后,就來到冀東油田3號島工作。第一次在島上工作4個月,小楊就體驗到了身上長濕疹、喝島上咸水、限量供應食物的艱苦。然而,他通過與師傅溝通才知道,與其他市場相比,這里的工作生活環境已經“很幸福”。現在,楊遠龍已經習慣了島上生活。有著兩年半工作經歷的他,現在是出色的地質大班。
通過“師傅帶徒”制度把員工培養成技術骨干,是L10228隊形成的第二項制度。這個隊提出,為探井提供錄井服務,每名員工都要技能過硬,沒有“看家本事”就是砸“錄井專業戶”的飯碗。
L10228隊“師傅帶徒”制度規定,師傅要教會徒弟必須掌握的操作技能。同時,培養徒弟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和愛崗敬業的精神。
去年8月,現任隊長曹軍在探取唐70X3井施工中,3天時間每天只睡2個小時,幫助甲方獲取了新的地質資料。今年49歲的副隊長范金海,6年前來到冀東市場。他把在冀東施工“每一個區塊的層位、鄰井的巖屑和電測圖都印在腦子里”。巖性識別是一項見功力的技能,范金海通過粉粒的棱角和膠結程度等,就能判斷無誤。師傅們的“絕活”,成為新員工學習的“教材”。
為了讓員工迅速成長,L10228隊第三項制度就是敢于大膽使用骨干,敢于給骨干壓擔子。在這個隊,每名員工都經歷過“階梯”式的成長路徑,從獨立頂崗到一專多能,再到駕馭更復雜的生產局面,逐步成長起來。
與其他員工相比,高光飛經過一年半的歷練,就能夠勝任隊長職務。按照制度規定,隊里安排干大班崗的高光飛承擔小隊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獨立確定巖性、手繪剖面、代理隊長做技術管理。完備的崗位歷練,讓高光飛很快具備了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可以說,L10228隊的這項制度給年輕人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舞臺。
4年時間,這個隊已先后為其他隊和項目輸送12名隊長和項目經理。去年,盡管隊長劉軍調到其他市場任項目經理,L10228隊的人才培養制度卻固化下來,仍然是冀東叫得響的“錄井專業戶”。2008年以來,L10228隊在冀東市場已經累計服務探井30口。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