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油氣管道進入全面攻堅階段,其中天然氣管線今年5月30日前將達到輸氣運營標準,而原油管線預計將在2014年達到投產要求。僅就原油管線來說,今后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而可以直接從面向印度洋安達曼海的緬甸若開邦馬德島上岸。同時,這條管道也將積極促進緬甸的經濟社會發展。
管線沿路處處都能見到中緬油氣管道建設者揮汗如雨的身影。中石油東南亞管道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昌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油氣管道建設目前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僅剩若開邦一段由印度龐吉勞德公司負責的20公里的管線尚未完成,此外還有馬德島一條海溝穿越正在加緊施工。
記者接觸到的不少緬甸人士都認為,中緬油氣管道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而且將為緬甸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管道建成運營后,作為管道股東之一的緬甸除了獲得穩定收益外,每年還可獲得巨額的過境費和維護費,而且通過管道將沿海的天然氣運送到馬圭省、曼德勒省等內陸地區,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可為管道沿線帶來發展機遇。據了解,油氣管道每個場站都有預留分輸口,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建成之后,緬甸將每年在境內下載不超過200萬噸原油和20億立方米天然氣,用于推動緬甸經濟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對切實滿足緬甸本國的能源需求起到積極的補充作用。
姜昌亮向本報記者介紹,整個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在施工高峰期雇傭緬甸當地員工達到6000多人,超過在緬參建人員總數的60%,緬甸工人不僅獲得了穩定收入,還學到了技術。他表示,為了保障管線運營,公司啟動了沿線村民就業計劃,將聘請數百名緬甸技術工人參與管道建成后的日常運營,首批已經組織60多位緬甸工人赴西南石油大學學習,其中很多就是管道沿線居民。
一位名叫古貌邁的緬甸工人家里種地,收入不高,現在來工地工作,每天能拿4500緬幣(1美元約合810緬幣)的工錢。他說:“我正在把工錢攢起來蓋房子,現在學會了操作攪拌機,以后更好找工作了。”古貌邁指著工地上“中緬友誼橋梁”的標語說,通過一起工作,他覺得中國人很好,幫當地人做了許多好事,絕不是有些人所指責的來“搶奪緬甸資源”的。
在中緬油氣管道的起點馬德島上,記者看到這座過去的荒島如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曾經荒蠻的島上有人騎上了摩托車,有人在試用新裝的電話,有的人家甚至支起了電視接收設備。清澈的自來水、歡快的笑聲、平坦的道路,與從前渾濁的雨水、寂靜的荒島、泥濘的小道相比,宛若兩個世界,馬德島人正在逐步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曼德勒以南60多公里,有一個名為皎澀的村鎮。皎澀廣闊的稻田里豎立著幾根平行的黃色標桿。中石油東南亞管道有限公司環境監理部高啟晨向記者介紹,標桿下面就是中緬油氣管線,管道埋深均在地表1.2米以下。村民埃奧告訴記者:“土地可以繼續耕種,我已經收獲了一季的水稻,收成很好,中國公司之前給我提供5年的青苗補償費,我們村里對此都很滿意。”
在伊洛瓦底江西岸的閔布市,記者看到在青山綠水的田野間,經過地表恢復后的管道沿線大片土地顯得生機勃勃,灌渠正把清澈的河水澆灌到水田中,農夫趕著耕牛細細耕作,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一幅恬靜的鄉村生活畫卷呈現在記者眼前。正在耕地的隆烏大爺高興地告訴記者,雨季后一定能看到大片的翠綠水田,水稻肯定是個好收成。他家里用土地補償款蓋了新房,孩子去了仰光讀書,以后還想去中國學漢語,“中緬兩國是永遠的胞波兄弟”。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