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模型制作的很逼真啊。”走進康橋油庫的大門,一個模型引起了杭州市生態文明辦公室一行人員的注意。
“這是我們日常加油、卸油的仿真模型,油氣通過卸油槍重新回到油罐再利用,整個過程是全封閉的,對于油庫來說,實際的罐車卸油也是如此。”油庫主任王曉軍介紹。
近期,杭州石油康橋油庫被評為“杭州市環境教育基地”。4月17日,杭州市生態文明辦公室一行人員來到康橋油庫,驗收基地一期工程。
據悉,從2012年4月起,康橋油庫聯系多家技術單位,協作參與基地的建設,并與同年10月先后通過了浙江石油、杭州市環保局等多家機構的審核。其中,油氣回收宣傳示范工程被列為“杭州市生態建設1250項目”之一。
“不錯,難怪這兩年加油站的油氣味明顯減淡很多”、“那兩個罐有什么作用?”看著逼真的模型,仿佛就如同自上而下“參觀”整個油庫,文明辦的幾位人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此外,他們的目光還聚焦在一輛“電動油罐車”上:“罐車”在加油站前的小人面前停下,“管線”隨之點亮;藍色指示燈從罐車指向地下油罐,紅色指示燈從地下油罐指向罐車。“藍色代表油,紅色代表氣,這稱作加油站的‘一次回收’,卸油的同時,油氣進入罐車……”王曉軍解釋“油罐車”的“動作”。
隨后,文明辦人員在模型旁的大屏幕上觀看了3D動畫教育視頻,在屏幕的一側還配置了一些圖文,詳細介紹了石油的起源、作用、影響和發展等。
預計到2014年,教育基地的3D影院、交互式平臺等項目將紛紛上線并對公眾開放。通過建設直觀的環保教育平臺,杭州石油希望讓更多的人走進油庫,了解公司在平衡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中所做出的努力,在公眾視野中展現中石化友好、負責的品牌形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