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2014年,長慶油田呈上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全年生產原油2505萬噸、天然氣381.5億立方米,折合油氣當量5545萬噸,比2013年增長350萬噸油氣當量。同時,長慶油田還取得了連續12年新增油氣儲量和產量位列國內第一的好成績,勘探開發全面開花。
這是長慶油田由規模上產轉入長期穩產的第一年,也是繼2013年以油氣當量突破5000萬噸為標志、高質量高水平如期建成西部大慶之后,油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成果。
一個個耀眼的數字背后,是長慶“做長”的信心、底氣和后勁。
打牢基礎樹起能源新坐標
從1000萬噸到5000萬噸,長慶油田只用了10年。
10年間,經歷了怎樣一番艱苦卓絕的勘探歷程與驚心動魄的開發考驗,只有長慶人自己才能體會。經過幾代人拼搏,長慶不負歷史重托,不負國人期盼,如期建成西部大慶,在祖國西部樹起能源新坐標。
10年間,長慶速度令人驚嘆,長慶模式令人贊嘆。然而,長慶闊步向前的腳步不能停下。從規模上產到長期穩產,5000萬噸,長慶不僅要上得去,而且要穩得住。
2014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逼近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突破30%。長慶油田5000萬噸穩產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國家經濟發展也需要油氣資源的硬支撐。當前,不管是國家經濟增速,還是油氣資源接替,西部接替東部的格局逐漸明朗。作為西部重要的“油氣生產大戶、創效大戶”,長慶油田必須穩得住,才能繼續引領西部油氣和經濟大發展。
重任在肩,5000萬噸穩產,長慶責無旁貸。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持續穩產要有雄厚的資源基礎做保障。2014年,長慶油田以“靖邊底下找靖邊,安塞下邊找安塞”等新思路、新理念為引領,不斷加快勘探步伐,落實規模儲量和尋找戰略新發現,有利區塊和富集油氣藏一一呈現。
這是油氣勘探的豐收年。在姬塬、合水等地區,長慶油田原油勘探不斷取得新突破,鎮北地區新增探明儲量、控制儲量數億噸。同時,在鄂爾多斯盆地東部神木—雙山地區,累計三級地質儲量超萬億立方米,成為繼蘇里格之后又一個大氣區。這一年,長慶油田落實的油氣三級儲量占中國石油的“半壁江山”。
這也是油氣開發的豐收年。2014年,長慶油田以基礎工作為抓手,不斷夯實油田穩產基礎。通過積極推進油藏精細管理、低產井治理及加速產能建設等工作,全年生產原油2505萬噸,比上一年增長73萬噸,原油產量連續15年實現產量增長;全年生產天然氣381.5億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長9.9%,產量規模和增幅均居中國石油首位。
2014年,長慶油田在5000萬噸穩產基礎上實現增產,初戰告捷。
創新驅動“磨刀石”上再創輝煌
作為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美譽,被稱為“滿盆氣、半盆油”。數據顯示,鄂爾多斯盆地37.5萬平方公里內石油地質資源量120億噸、天然氣地質資源量12萬億立方米。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想要拿出這些“寶貝”,并非易事。
作為世界上罕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三低”油氣藏,如何實現經濟有效開發,考驗著長慶人的智慧與耐心。
“為什么守著一塊寶地卻拿不出油氣來?”“如何能夠保證產量效益雙提?”……一次次叩問、一次次潛心研究,“重新認識鄂爾多斯盆地,重新認識長慶的低滲透,重新認識我們自己”,三個“重新認識”思想一次次在長慶油田釋放出巨大力量,引領著長慶油田依靠創新驅動,不斷在“磨刀石”上獲得重大突破,真正使鄂爾多斯盆地的致密性油氣資源從“畫中餅”變成“盤中餐”。
面對“井井有油、井井不流”之困,長慶人通過多種形式的壓裂改選攻堅破冰,在一些區塊、一些油氣井上獲得高產;針對地層能量不足,投產后遞減速度快的頑疾,長慶人精雕細刻注水技術,解決了油田穩產難題。
油氣田勘探開發工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創新驅動永無止境,停則無、進則有。尤其是面臨5000萬噸穩產難題,更是需要長慶人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不斷挑戰創新的極限。
在一次次的挑戰中,長慶油田在技術領域碩果盈枝。目前,長慶油田致密油藏、致密氣藏勘探開發技術已取得重要進展,鉆完井技術、提高單井產量技術、采油采氣工藝技術、地面工藝優化技術和數字化管理技術5大系列22項降低成本的工藝技術取得突破。
以注水、壓裂、水平井為核心的技術系列進一步解放了特低滲、超低滲油氣藏資源。曾經,同樣的油層,一口井的日產量要想達到2噸都要費盡心思,現在的目標則是六七噸。曾經,人們為了蘇里格氣田單井日產量達到1萬立方米而輾轉反側,現在用水平井技術則可以達到7萬多立方米。而“一石多鳥”的體積壓裂技術,更是可以提高單井產量20%左右,讓少井高產成為現實。當前,長慶油田以占比3.47%的油井水平井,貢獻了全油田8.52%的產量。技術創新正驅動著長慶油田的發展車輪滾滾向前。
拓展新領域提升穩產上產空間
按照最低的10%遞減率計算,產量已過5000萬噸油氣當量大關的長慶油田,每年最少有500萬噸油氣當量的自然遞減。
這給肩負穩產重任的長慶油田帶來極大考驗。長慶要穩產必須在這個減法的基礎上做好加法。可“加法”從哪入手?長慶人將目光投向到非常規資源。
作為我國非常規油氣田開發的先導性試驗區,長慶油田多年探索實踐為我國進入非常規油氣時代提供了技術、管理及生產組織等多方面的儲備。作為致密油氣、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藏有效開發的主體技術,水平井開采和壓裂等技術與相關裝備已在長慶油田試驗推廣。特別是長慶油田在致密油領域的探索,成果顯著。
近年來,長慶油田按照“搞清資源、準備技術、突破重點、穩步推進”的總體原則,穩步推進致密油勘探開發試驗,逐步形成致密油配套技術系列,實現了致密油“資源向儲量、儲量向產量、產量向效益”的重大轉變。
在勘探領域,長慶油田發現了11個含油富集區,快速落實了10億噸規模儲量區,為致密油開發奠定了資源基礎。在開發方面,形成以水平井分段多簇體積壓裂技術為核心的4項致密油關鍵技術,形成“三品質”致密油測井評價技術等4套配套技術,初步建立了致密油經濟有效開發技術體系。同時,不斷推進致密油規模開發試驗,建成以華慶油田水平井示范區為代表的多個致密油水平井示范區。2014年,長慶油田完鉆水平井356口,投產312口井,2014年前3個月平均單井日產油9.6噸。目前,長慶油田致密油日產油水平提升至2000余噸,年生產能力達到75萬噸。
同時,長慶油田在致密油方面的探索,也為常規油氣的穩產上產提升了空間。將致密油開采理念、技術引入常規油氣開采,能夠有效提高單井產量,提升開發效果。在合水地區莊31長6水平井,通過應用體積壓裂技術,初期單井日產量達到10.6噸。
如今,當我們走進長慶油田,我們會看到,上千座井站、數萬口油氣井星羅棋布;7萬名員工為油氣5000萬噸穩產激戰正酣。有這樣的資源基礎,有這樣的技術“底氣”,有這樣的隊伍支撐,我們有理由相信,長慶“做長”,來日方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