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經東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生產的9058.67噸、貨值471.05萬美元的成品汽油順利從東營港起航運往新加坡。這是東營市首次出口成品油。
地煉出口:雷聲大雨點小
分析師馬燕對記者表示,地煉獲得成品油出口資質后,出口進度一直較為緩慢。去年國家對地方煉廠逐步放開原油進口使用權及原油進口權后,2015年11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及海關總署聯合下發《關于暫時允許符合條件的煉油企業開展進口原油加工復出口成品油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符合申請條件的煉油企業可以申請2015年及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額。
此政策下發后,國內獨立煉廠開始申請出口資質。政策發布當月,中化泉州煉廠便獲得了2015年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45萬噸,這是國內第一次有三大石油央企以外的煉廠獲得成品油出口權。2015年12月末,成品油出口配額對地煉廠家放開得以落實,山東菏澤東明石化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原油來料加工復出口成品油額度并實現出口的地方煉化企業;隨后,山東省內中化弘潤、利華益集團利津煉化、亞通石化、匯豐石化、京博石化、壽光魯清等煉廠陸續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但是,今年上半年地煉企業成品油出口并沒有迅猛增長,而是進展緩慢,市場反應也較為平淡。據了解,僅有東明石化、中化弘潤及7月4日剛剛實現出口的亞通石化三家煉廠實現出口而且出口地為新家皮,那么在國家如此優越的政策下,是什么原因導致配額未充分利用呢?
出口渠道尚須完善
馬燕對記者表示,首先,內銷利潤高,出口利潤低。2016年上半年國內國際原油價格震蕩走高,且春節過后國內需求進入恢復期,價格方面在“地板價”的保護下,煉廠汽柴油資源內銷利潤較高,由此帶動國內成品油市場購銷氛圍向好,地煉廠家沒有庫存壓力。而出口方面,不僅利潤低,而且運輸不方便。山東煉廠距港口較遠,當前地煉成品油管道發展尚不完善。據了解,僅萬達天弘、昌邑石化等個別煉廠有成品油管道,短倒產生的費用將加重煉廠的出口成本。
其次,操作經驗欠缺。受我國成品油壟斷性質影響,以往地方煉廠在原油、成品油進出口方面均受制于第三方——中聯油、中石化聯合石化等代理公司進行操作,如何尋找接貨商、如何報關等關于國際貿易方面的經驗均有欠缺,而且出口業務周期長,對后期如何規避風險也缺乏經驗。
再次,未來資質還存在不確定性。相關部門明確規定,若企業在配額有效期內未開展加工原油出口業務,將取消其配額申請資格;在配額有效期內,配額使用率低于60%,在下一年度配額下達時按等比扣減。無論是中字頭企業還是地煉企業,每年的成品油(燃料油)出口配額并不是固定的,每年度都需要根據市場供需由商務部及海關部門下發配額,企業將根據本年度配額使用情況重新進行申請,未來一年能否獲得配額尚不確定。
馬燕對記者表示,盡管油品出口面臨諸多難題,初期進展緩慢,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認識到出口業務的未來發展潛力,紛紛申請額度,躍躍欲試。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政策不夠徹底、出口程序繁瑣、國際經驗欠缺等問題,各煉廠或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來逐步解決。總之,在政策紅利下,地方煉廠的發展前景更加樂觀。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